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耿炳文接连大败,朱允炆惶恐,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在问及何人能取代耿炳文时,黄子澄极力举荐曹国公李景隆,言其继承了其父李文忠的领军之能,实是大将之材。原本齐泰也属意李景隆,可黄子澄这么一举荐,让齐泰心里打了鼓,没办法,黄子澄这个猪队友从来都是拖后腿,就没干过一次人事。齐泰出言反对,却被猪队友朱允炆驳回。就这样,南军的五十万大军落在李景隆手上。
李景隆胸脯拍的砰砰响,直言道:“微臣谢皇上信任,定将燕王的人头奉上,以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朱允炆不知哪根筋没搭对,摆手说道:“燕王到底是朕的皇叔,骨肉亲情怎能割舍?李爱卿只需把皇叔带回即可,切莫伤及性命。”
朱允炆这番话听的众人直瞪眼,人家都造反了,心里指不定多想杀你,你却言及不可伤其性命,这仗还如何打?
齐泰连忙躬身说道:“皇上顾及骨肉亲情,可燕王可曾顾及?他公然造反,便有谋害之心,皇上千万不能妇人之仁!”
因上次放走朱高炽三人,齐泰曾对黄子澄打压,黄子澄心中生怨,对其产生不满,今日他又公开反对自己的举荐,让黄子澄的不满更甚,出言说道:“齐大人此言差矣!皇上仁政仁心,是当世明君之楷模,如此行事也是顾念骨肉亲情,先皇若是地下有知,也定会赞同皇上此举。”
齐泰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允炆打断,说道:“齐爱卿,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齐泰张口结舌,奈何猪队友是皇帝,他再有理有据,也挡不住人家脑袋犯抽,只能祈祷李景隆是个良将,不要辜负皇帝的厚望。
就这样,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李景隆带着帅印意气风发的上了路,九月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挂帅时,险些乐出了声,旁人或许不知,但李景隆有几斤几两,朱棣是心知肚明,笑着说道:“朝廷这是看吾等缺兵少将,特来施以援手啊。”
崔淼勾了勾嘴角,心中暗道:“看来之前的嘱咐,徐增寿没有忘,那我就放心了。”
崔淼了解明史,知晓徐增寿的下场,近一月的相处,崔淼觉得徐增寿是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他顾念亲情远大于权势,与徐辉祖完全是两类人。崔淼喜欢他的性子,渐渐地两人便成了好友。崔淼不想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便在回北平前,找他长谈了一次。告诫他处事圆滑一些,莫要太过耿直,行事需小心谨慎,莫要让别人抓到把柄,就算徐辉祖也不例外。并让他找机会接近李景隆,尽快促成李景隆挂帅的事实。如今李景隆已经到达德州,想来徐增寿是将崔淼的话听进了心里。
于此同时,朱棣收到战报,江阴侯吴高带领辽东兵马围困永平。朱棣轻视李景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崔淼这次并未随行,而是被留下助朱高炽守城。
沈清随行,临行之前崔淼将其拉至一边,说道:“侯爷,王爷救援永宁,李景隆定会趁虚而入,围困北平城,我可以助世子固守,但奈何城中兵力不足,恐支撑不了几日。若永宁解困,你便建议王爷去大宁借兵,尤其是朵颜三卫。”
沈清担忧的说道:“此行不知何时回归,大郎定要小心谨慎,等我回来!”
“放心吧。”崔淼装模作样的说道:“我掐指一算,王爷确实有九五之相,这北平城也是有惊无险。倒是你,出征在外多加小心,切记不要急功近利。我在家中等你回来。”
不出所料,朱棣驰援永宁的消息一经传出,李景隆便率军围困北平。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大军旌旗猎猎,朱高炽心里有些忐忑,说道:“老师,我心中有些不安,城外几十万大军,而我城中只有军民几万,十倍的差距该如何弥补?”
崔淼虽然知道结局,却不了解过程,不知历史会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他的心中也难免不安,只是朱高炽心中依赖与他,若他再表现的忐忑,那朱高炽更会无所适从。
“世子,你现下是这北平城的主心骨,所以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心中就算再忐忑,也莫要表现出来,否则军心不稳,我们还如何守城?”
朱高炽一怔,收起脸上的表情,说道:“多谢老师教诲!”
“城外兵力虽是我们的十倍,但主帅是李景隆,他乃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法,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花架子。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只要固守城池,等待王爷归来便可。”
李景隆胸脯拍的砰砰响,直言道:“微臣谢皇上信任,定将燕王的人头奉上,以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朱允炆不知哪根筋没搭对,摆手说道:“燕王到底是朕的皇叔,骨肉亲情怎能割舍?李爱卿只需把皇叔带回即可,切莫伤及性命。”
朱允炆这番话听的众人直瞪眼,人家都造反了,心里指不定多想杀你,你却言及不可伤其性命,这仗还如何打?
齐泰连忙躬身说道:“皇上顾及骨肉亲情,可燕王可曾顾及?他公然造反,便有谋害之心,皇上千万不能妇人之仁!”
因上次放走朱高炽三人,齐泰曾对黄子澄打压,黄子澄心中生怨,对其产生不满,今日他又公开反对自己的举荐,让黄子澄的不满更甚,出言说道:“齐大人此言差矣!皇上仁政仁心,是当世明君之楷模,如此行事也是顾念骨肉亲情,先皇若是地下有知,也定会赞同皇上此举。”
齐泰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允炆打断,说道:“齐爱卿,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齐泰张口结舌,奈何猪队友是皇帝,他再有理有据,也挡不住人家脑袋犯抽,只能祈祷李景隆是个良将,不要辜负皇帝的厚望。
就这样,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李景隆带着帅印意气风发的上了路,九月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挂帅时,险些乐出了声,旁人或许不知,但李景隆有几斤几两,朱棣是心知肚明,笑着说道:“朝廷这是看吾等缺兵少将,特来施以援手啊。”
崔淼勾了勾嘴角,心中暗道:“看来之前的嘱咐,徐增寿没有忘,那我就放心了。”
崔淼了解明史,知晓徐增寿的下场,近一月的相处,崔淼觉得徐增寿是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他顾念亲情远大于权势,与徐辉祖完全是两类人。崔淼喜欢他的性子,渐渐地两人便成了好友。崔淼不想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便在回北平前,找他长谈了一次。告诫他处事圆滑一些,莫要太过耿直,行事需小心谨慎,莫要让别人抓到把柄,就算徐辉祖也不例外。并让他找机会接近李景隆,尽快促成李景隆挂帅的事实。如今李景隆已经到达德州,想来徐增寿是将崔淼的话听进了心里。
于此同时,朱棣收到战报,江阴侯吴高带领辽东兵马围困永平。朱棣轻视李景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崔淼这次并未随行,而是被留下助朱高炽守城。
沈清随行,临行之前崔淼将其拉至一边,说道:“侯爷,王爷救援永宁,李景隆定会趁虚而入,围困北平城,我可以助世子固守,但奈何城中兵力不足,恐支撑不了几日。若永宁解困,你便建议王爷去大宁借兵,尤其是朵颜三卫。”
沈清担忧的说道:“此行不知何时回归,大郎定要小心谨慎,等我回来!”
“放心吧。”崔淼装模作样的说道:“我掐指一算,王爷确实有九五之相,这北平城也是有惊无险。倒是你,出征在外多加小心,切记不要急功近利。我在家中等你回来。”
不出所料,朱棣驰援永宁的消息一经传出,李景隆便率军围困北平。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大军旌旗猎猎,朱高炽心里有些忐忑,说道:“老师,我心中有些不安,城外几十万大军,而我城中只有军民几万,十倍的差距该如何弥补?”
崔淼虽然知道结局,却不了解过程,不知历史会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他的心中也难免不安,只是朱高炽心中依赖与他,若他再表现的忐忑,那朱高炽更会无所适从。
“世子,你现下是这北平城的主心骨,所以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心中就算再忐忑,也莫要表现出来,否则军心不稳,我们还如何守城?”
朱高炽一怔,收起脸上的表情,说道:“多谢老师教诲!”
“城外兵力虽是我们的十倍,但主帅是李景隆,他乃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法,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花架子。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只要固守城池,等待王爷归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