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没有可能孩子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父亲?

      希望不是吧。裐

      李安收起心思,目光随着张雅惠的落座再次回到舞台上。

      掌声落下,张雅惠调试完琴凳高度,挺直上半身轻轻吐了口气,伸出右手。

      “噹-噹,噹!”

      一吸落键,右手二指五指先后奏响弱起小节的纯四度音,接着右手二指再次回到D音,同时左手二四指坚定地给出确立节奏重心的音程。

      一个非常规范的开头,台下已经有人在心中给出了评价。

      仅一个开头起句,从落指的紧凑感到句子的划分,已经超过前面大多数选手。

      老汤很客观,不偏不倚,刚才刘丰瑞奏出开头的时候他也给出了类似的评价,与谁的学生无关。裐

      能演奏出一个规范的奏鸣曲开头,这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呼吸,落指时机,奏出的音响效果,节奏的准确,这几个名词背后都有门道,并不是把几个音符弹响就算是完成。

      就拿张雅惠刚才演奏左手音程来说,两根手指同时下键按响,一个听起来简单的演奏动作,很多孩子却不能做到在实际演奏中高质量完成,多呈现为不能将两个音同时弹到饱满。

      想做到饱满,这背后藏着基本功和演奏意识。

      孩子不错,手指很扎实,台下一定是个肯练的孩子,音乐感觉也算是出众的一类。

      只是孩子的老师,老汤不多评价。

      完整听完一遍主题,他只说一句,孩子的老师可能没有深入接触过海顿作品,再说的直白点,这孩子的老师对海顿这一时期作品的处理更像是门外汉。裐

      虽说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但他是不会让自己的学生在演奏海顿作品时用那么多的手臂。

      反观张雅惠的演奏,起初听起来还好,可越往后声音越重,强弱转换之间太突然,本来欢快的海顿旋律隐隐在向贝多芬晚期靠拢。

      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孩子自己做出的处理,如果没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孩子绝不会处理的这么成人化,且带有严重的偏离时期倾向。

      舞台上,张雅惠以弹至一半,忍着肩膀传来的酸疼,她一边提醒自己不要忘谱,一边又提醒自己下一个句子要弹得重一些。

      眼见两条细长的眉毛已经随着起起落落的双手拧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