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也感觉到朱由检的不喜,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继续道“臣认为,每亩地增派三厘合适。。。。。。”
如今的辽饷是九厘,增派三厘,就是一分二厘。
看似也就那么一点,按照后世的钱财比例,一两银子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六百块r左右,一厘也就六块钱左右,每亩地才收这么点,也不算多。
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按照朝廷定的辽饷比例,一亩地每年也就收三斤粮,三斤粮能干嘛,哪个有地的老百姓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出来。
可为什么一个税率如此低的辽饷就逼得大明百姓要死要活,逼得大明百姓无家可归。
问题就出在各地收税官员身上。
在收税的过程中,经手的官员,永远是不会按中央政府的指示办事。换而言之,他们总会想尽办法,把既得利益集团的税收,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甚至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
朝廷的规定是每亩地九厘,可到了地方上,每亩地就是十两白银,或者更多,因为地方士林,地主老财,豪门大族是不纳粮饷的,但各地在册有那么多土地,怎么办,只能分摊到没权没势的老百姓身上。
而且地方官员上下其手,也要从中捞一笔,最终造成了一个辽饷使得大明百姓家破人亡,最终走上造反的道路。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当上皇帝没多久,还没坐稳皇位,就急切的开始改革,而且第一个就是户部的原因。
“毕卿家忠君为国,朕心甚蔚,”朱由检心中暗叹一口气,“然此事慎重,还需内阁商议,等韩阁老等回朝再议吧。”
“臣告退。”毕自严也不觉得自己一开口,就能将此事定下来。
他今日来,不过是先和朱由检打个招呼,增派辽饷之事,其实他已经和范景文等人商议过了,而且得到了户部各级官员支持。
毕竟增派辽饷,户部可用的钱财就多了,利国利民之事嘛。。。。。。
毕自严却不知道,朱由检不但不会增派辽饷,甚至还想取消辽饷等诸多杂税。
大明其实一点都不穷,大明市面上流通的白银世界第一,穷的是百姓,可朝廷只对百姓征税,又怎么可能富裕得起来。
朝廷大员看不见各地的真是情况吗,不,无论是以前的东林党还是魏党,都知道各地的情况。
但他们就是不说,也不管,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集团,谁干说,谁就犯了众怒,就是天下士绅的敌人。
他们宁可关心皇帝那句话说得不对,宁可关心皇帝和那个妃子睡觉,也不去过问地方百姓的死活,这就是明末时期,大明的现状。
可惜这一世,他们遇到了朱由检。。。。。。
如今的辽饷是九厘,增派三厘,就是一分二厘。
看似也就那么一点,按照后世的钱财比例,一两银子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六百块r左右,一厘也就六块钱左右,每亩地才收这么点,也不算多。
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按照朝廷定的辽饷比例,一亩地每年也就收三斤粮,三斤粮能干嘛,哪个有地的老百姓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出来。
可为什么一个税率如此低的辽饷就逼得大明百姓要死要活,逼得大明百姓无家可归。
问题就出在各地收税官员身上。
在收税的过程中,经手的官员,永远是不会按中央政府的指示办事。换而言之,他们总会想尽办法,把既得利益集团的税收,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甚至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
朝廷的规定是每亩地九厘,可到了地方上,每亩地就是十两白银,或者更多,因为地方士林,地主老财,豪门大族是不纳粮饷的,但各地在册有那么多土地,怎么办,只能分摊到没权没势的老百姓身上。
而且地方官员上下其手,也要从中捞一笔,最终造成了一个辽饷使得大明百姓家破人亡,最终走上造反的道路。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当上皇帝没多久,还没坐稳皇位,就急切的开始改革,而且第一个就是户部的原因。
“毕卿家忠君为国,朕心甚蔚,”朱由检心中暗叹一口气,“然此事慎重,还需内阁商议,等韩阁老等回朝再议吧。”
“臣告退。”毕自严也不觉得自己一开口,就能将此事定下来。
他今日来,不过是先和朱由检打个招呼,增派辽饷之事,其实他已经和范景文等人商议过了,而且得到了户部各级官员支持。
毕竟增派辽饷,户部可用的钱财就多了,利国利民之事嘛。。。。。。
毕自严却不知道,朱由检不但不会增派辽饷,甚至还想取消辽饷等诸多杂税。
大明其实一点都不穷,大明市面上流通的白银世界第一,穷的是百姓,可朝廷只对百姓征税,又怎么可能富裕得起来。
朝廷大员看不见各地的真是情况吗,不,无论是以前的东林党还是魏党,都知道各地的情况。
但他们就是不说,也不管,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集团,谁干说,谁就犯了众怒,就是天下士绅的敌人。
他们宁可关心皇帝那句话说得不对,宁可关心皇帝和那个妃子睡觉,也不去过问地方百姓的死活,这就是明末时期,大明的现状。
可惜这一世,他们遇到了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