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苏见觅把白丁先生的题字做成牌匾挂在首德医堂正厅。

    首德医堂创办以来,收入学生十四人,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十岁出头。

    人不多,且没有大富大贵的子弟,都是平常老百姓家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因为家中有亲人患病死去而立志走上医学道路。

    还有少数人是因为自己曾被好心医者救治,看见医堂创办,毅然决然的报名。

    不管原因如何,苏见觅对他们都抱有很大的期望。

    至于医堂里的老师……暂且只有苏见觅一人。

    毕竟从古至今没有创办医堂的事迹,大多数人学医都是通过一些门路找当地有名气的医者拜师学医。

    从来没有人系统的去开一个类似于学堂的医堂。

    接二连三的战事让很多人对医堂只是抱有观望的态度。

    说不定哪天又发生战争,医堂能不能继续还是个问题。

    苏见觅倒是很乐观,学生人数少没关系,反正老师只有她一个,人太多了也忙活不过来。

    至于束脩,也就是相当于学费的东西,苏见觅收取的束脩很便宜,都是意思意思一下,但医堂里还是有两三名学生因为家境着实窘迫,是在囊中羞涩。

    也不能不收,不然对其他交了束脩的学生不公平,于是苏见觅让他们给学堂打扫卫生,给大伙儿准备伙食等劳动抵消束脩。

    几个穷学生起初还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还是占了便宜。

    其中一个大概十岁出头的男孩红着脸说“老师,为医堂做事是应该的,束脩我以后有钱了,就还你。”

    他眼睛大大的,很有神,目光清澈,是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也是十四个人里面家境最差的孩子。

    他衣裳破旧,背脊却很挺直。苏见觅最喜欢他这一点。

    她疼爱的摸了摸他的头,说“方子渐,你没有占便宜啊,你这叫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是什么意思?

    一旁围坐看书的学生们都跑了过来。

    苏见觅一年内借着茵陈的身份开了不下二十次义诊,这群学生的家人有的受了恩惠,加之茵陈声名在外,所以他们都很敬重这位年轻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