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杨邠等人正围坐在一起,商讨对邺都军队的犒赏之事,颇为热闹(宋朝以前,丞相议事是有座位的,何况作为顾命大臣,权柄日重,他们又岂会在乎小皇帝的看法)。
史弘肇主张对立功将士大加封赏,这毕竟是对抗辽国军队的首次大胜,需要用重赏来鼓舞士气,并防备辽军的反扑。而王章作为三司使,考虑到朝廷目前的财政状况,主张对前线将士提升官职,至于颁发财物,最好能省就省。杨邠看着激烈争吵的两个人,一边和着稀泥,一边努力寻求办法……[]
作为辅政大臣的他们,根本不用考虑皇帝的意见,只是为了给日渐长大的皇帝一个学习政务的机会,这才来到了大殿之中。而枯坐在龙椅上的刘承祐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他用手捂着嘴,深深地打了一个呵欠。
最近几日他都没有睡好,夜里总是被作坊里打造兵器的声音所吵醒。刘承祐也曾悄悄派内侍调查,作坊里肯定不会坦白自己是在拿公家的材料偷偷做私活挣私钱,他们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向邺都前线提供优质武器,这才连夜打造。可刘承祐并不怎么相信,辽军已经退兵,北方的压力并不是太大,根本不用连夜打造武器。考虑到前段时间杨邠曾经视察过各大作坊,刘承祐不禁有些担忧。
昨天舅舅李业曾经悄悄入宫,向他禀告:赵匡胤已经从护圣军中精心挑选了百余士卒,各个膘肥体壮、熟习武艺,随时可以入宫。
刘承祐很是欢喜,可国舅李业却有些担忧。李业对刘承祐询问道:“陛下,虽然我们可以趁杨邠等人入宫的时候突然发难,将他们全部诛杀。可是远在邺都的郭威如何处置,他也是辅政大臣的一员,看着自己的往日同僚全被斩杀,会不会挥军南下?”
刘承祐当时信心十足地劝慰李业道:“国舅放心就是,郭帅是个懂分寸的人。何况他的家眷都在开封府里,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中,难道他敢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挥军南下?!”
李业听着也有道理,这才放心。刘承祐对李业说道:“这赵匡胤也是个将才,你要多加笼络,日后朕还指望他为朕扫平南唐呢!对了,国舅你找些死士悄悄出城,联系朕的叔父慕容彦超(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兄弟)。单有刘铢坐镇开封府,朕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如果叔父能够及时增援,那朕就更有信心发动,将杨邠等权臣斩杀!”……
刘承祐坐在龙椅上慢慢回忆,杨邠等人也形成了初步意见,对立功将士先予封官,等到各地赋税押解入京之后,再对邺都大军进行赏赐。
见刘承祐有些走神、不知道在胡乱想着什么,史弘肇不满地大声喊道:“陛下!醒醒盹,这议政大殿可不是睡觉的地方!陛下!”
被史弘肇大声喊了几遍,刘承祐这才清醒过来,他有些个难堪:朕毕竟是一国之君,你居然把朕当成了小孩子,呼来唤去,成何体统?!
见刘承祐阴沉着脸、史弘肇却犹自不觉,杨邠长叹一声,悄悄扯了下史弘肇的衣角,对刘承祐拱手说道:“陛下,刚刚我们的争议,陛下可有感悟?”
见刘承祐傻乎乎一无所知的样子,杨邠又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刚刚我们已经对邺都部队的封赏问题做了决定,对董遵诲等立功将士各提一级,至于郭威大人,授予一千顷土地的封赏。陛下觉得如何?”
刘承祐还能提什么看法,他只是轻轻点头,心中暗恼:你们都决定好了再通知朕,真不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中啊!
杨邠等人心中暗叹,对刘承祐很是失望。众人行礼正要离开,刘承祐咳嗽一声,不情愿地说道:“朕身体一向不好,至今没有子嗣。母后昨日提议,授予兴元尹刘(承)勋开封府尹的官职,并晋封其为校检太师、兼侍中衔。众卿以为如何?”
原来刘承祐患有癫痫,身体素来不好,时常发病,这也是他老爹任命数位辅政大臣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帝国,继承人的问题很是重要,可是刘承祐即位接近三年,宠幸了数百名妙龄女郎,没有一千也有六百,几乎夜夜做新郎,却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李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安稳江山社稷,也只能劝说刘承祐将他弟弟刘(承)勋立为继承人。刘承祐虽然有些不甘,可确实是自己出了问题,只能郁闷地接受。后汉建立以来,刘承训、刘承祐两名继承人全部担任过开封府尹,这也成为了担任帝国继承人的一大标志。所以刘承祐便遵从母命,将弟弟刘(承)勋提拔为开封府尹。
众人其实早就心中有数,只是这问题实在是敏感,加上刘承祐还算年幼,所以谁都不愿进言。现在刘承祐主动提出,大家基本上全都同意,大咧咧地史弘肇甚至对刘承祐首次加以夸奖,却忽略了刘承祐眼底的不甘与愤怒。
只有苏逢吉对刘承祐拱手劝道:“陛下年纪尚幼,子嗣不过是时间问题,不用过于着急。微臣记得最近翰林医官使推荐过一个叫刘翰的人,说他医术精到。微臣建议让他对陛下全面会诊,多开些培本固原的药物即可。至于开封府尹一事,御弟年纪尚幼,而开封府事情繁多,老臣觉得还是让他先学习一段时间再说。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承祐连连点头,“司空所言正和朕意,刘(承)勋年纪尚小,还是跟随翰林们多多学习为上。至于子嗣一事……朕会继续努力的!”
大家好不容易才忍住发笑,看看脸色青黑的刘承祐,都在心里悄悄嘀咕道:拜托,听说你日日宠幸宫女,这房事的次数恐怕我们这些人加起来都没你多。现在还要努力,小心你的小身板啊!
刘承祐也有些难堪,说了这句话后罕见地羞红了脸。很快君臣无话,就此分开……
史弘肇主张对立功将士大加封赏,这毕竟是对抗辽国军队的首次大胜,需要用重赏来鼓舞士气,并防备辽军的反扑。而王章作为三司使,考虑到朝廷目前的财政状况,主张对前线将士提升官职,至于颁发财物,最好能省就省。杨邠看着激烈争吵的两个人,一边和着稀泥,一边努力寻求办法……[]
作为辅政大臣的他们,根本不用考虑皇帝的意见,只是为了给日渐长大的皇帝一个学习政务的机会,这才来到了大殿之中。而枯坐在龙椅上的刘承祐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他用手捂着嘴,深深地打了一个呵欠。
最近几日他都没有睡好,夜里总是被作坊里打造兵器的声音所吵醒。刘承祐也曾悄悄派内侍调查,作坊里肯定不会坦白自己是在拿公家的材料偷偷做私活挣私钱,他们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向邺都前线提供优质武器,这才连夜打造。可刘承祐并不怎么相信,辽军已经退兵,北方的压力并不是太大,根本不用连夜打造武器。考虑到前段时间杨邠曾经视察过各大作坊,刘承祐不禁有些担忧。
昨天舅舅李业曾经悄悄入宫,向他禀告:赵匡胤已经从护圣军中精心挑选了百余士卒,各个膘肥体壮、熟习武艺,随时可以入宫。
刘承祐很是欢喜,可国舅李业却有些担忧。李业对刘承祐询问道:“陛下,虽然我们可以趁杨邠等人入宫的时候突然发难,将他们全部诛杀。可是远在邺都的郭威如何处置,他也是辅政大臣的一员,看着自己的往日同僚全被斩杀,会不会挥军南下?”
刘承祐当时信心十足地劝慰李业道:“国舅放心就是,郭帅是个懂分寸的人。何况他的家眷都在开封府里,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中,难道他敢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挥军南下?!”
李业听着也有道理,这才放心。刘承祐对李业说道:“这赵匡胤也是个将才,你要多加笼络,日后朕还指望他为朕扫平南唐呢!对了,国舅你找些死士悄悄出城,联系朕的叔父慕容彦超(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兄弟)。单有刘铢坐镇开封府,朕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如果叔父能够及时增援,那朕就更有信心发动,将杨邠等权臣斩杀!”……
刘承祐坐在龙椅上慢慢回忆,杨邠等人也形成了初步意见,对立功将士先予封官,等到各地赋税押解入京之后,再对邺都大军进行赏赐。
见刘承祐有些走神、不知道在胡乱想着什么,史弘肇不满地大声喊道:“陛下!醒醒盹,这议政大殿可不是睡觉的地方!陛下!”
被史弘肇大声喊了几遍,刘承祐这才清醒过来,他有些个难堪:朕毕竟是一国之君,你居然把朕当成了小孩子,呼来唤去,成何体统?!
见刘承祐阴沉着脸、史弘肇却犹自不觉,杨邠长叹一声,悄悄扯了下史弘肇的衣角,对刘承祐拱手说道:“陛下,刚刚我们的争议,陛下可有感悟?”
见刘承祐傻乎乎一无所知的样子,杨邠又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刚刚我们已经对邺都部队的封赏问题做了决定,对董遵诲等立功将士各提一级,至于郭威大人,授予一千顷土地的封赏。陛下觉得如何?”
刘承祐还能提什么看法,他只是轻轻点头,心中暗恼:你们都决定好了再通知朕,真不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中啊!
杨邠等人心中暗叹,对刘承祐很是失望。众人行礼正要离开,刘承祐咳嗽一声,不情愿地说道:“朕身体一向不好,至今没有子嗣。母后昨日提议,授予兴元尹刘(承)勋开封府尹的官职,并晋封其为校检太师、兼侍中衔。众卿以为如何?”
原来刘承祐患有癫痫,身体素来不好,时常发病,这也是他老爹任命数位辅政大臣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帝国,继承人的问题很是重要,可是刘承祐即位接近三年,宠幸了数百名妙龄女郎,没有一千也有六百,几乎夜夜做新郎,却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李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安稳江山社稷,也只能劝说刘承祐将他弟弟刘(承)勋立为继承人。刘承祐虽然有些不甘,可确实是自己出了问题,只能郁闷地接受。后汉建立以来,刘承训、刘承祐两名继承人全部担任过开封府尹,这也成为了担任帝国继承人的一大标志。所以刘承祐便遵从母命,将弟弟刘(承)勋提拔为开封府尹。
众人其实早就心中有数,只是这问题实在是敏感,加上刘承祐还算年幼,所以谁都不愿进言。现在刘承祐主动提出,大家基本上全都同意,大咧咧地史弘肇甚至对刘承祐首次加以夸奖,却忽略了刘承祐眼底的不甘与愤怒。
只有苏逢吉对刘承祐拱手劝道:“陛下年纪尚幼,子嗣不过是时间问题,不用过于着急。微臣记得最近翰林医官使推荐过一个叫刘翰的人,说他医术精到。微臣建议让他对陛下全面会诊,多开些培本固原的药物即可。至于开封府尹一事,御弟年纪尚幼,而开封府事情繁多,老臣觉得还是让他先学习一段时间再说。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承祐连连点头,“司空所言正和朕意,刘(承)勋年纪尚小,还是跟随翰林们多多学习为上。至于子嗣一事……朕会继续努力的!”
大家好不容易才忍住发笑,看看脸色青黑的刘承祐,都在心里悄悄嘀咕道:拜托,听说你日日宠幸宫女,这房事的次数恐怕我们这些人加起来都没你多。现在还要努力,小心你的小身板啊!
刘承祐也有些难堪,说了这句话后罕见地羞红了脸。很快君臣无话,就此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