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御营密谈(下)
沉默良久,张永德低声说道:“微臣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是否妥当。按惯例,咱们平定刘崇叛乱之后,当地百姓也得向咱们大周交付租税,反正朝廷兵马已经抢了他们,陛下不如宣布免除他们今年的租税,也算是给他们做了补偿。”
郭荣轻轻点头,“抱一(张永德之字)说得甚是,朕明日就下旨免了他们今明两年的赋税,也算是朕做出的补偿。不过现在刚到四月,距离夏收还有一个多月,百姓们已无存粮,咱们该怎么办?”
“开仓放粮!”
“以工代赈!”
张永德、董遵诲几乎同时说道,“开仓放粮”是老生常谈,郭荣倒是比较新奇董遵诲所说的“以工代赈”,他连忙示意董遵诲继续说下去。
董遵诲挠了挠头发,“所谓以工代赈就是让青壮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说打造木梯、挖掘壕沟、输送粮食、修建烽火台等,然后凭借活动的完成量和完成质量来领取相应的粮食。至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孕,则提供少量可以果腹的粮食。”
郭荣连连点头,“这个方法好,比起单纯放粮来,这个方法更对咱们大周有利。而且咱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对青壮年进行军事化编组,训练他们的纪律性。如果……朕是说如果,辽军反扑而符彦卿他们又抵挡不住,咱们也可以组织百姓有序撤离,让辽军只得到空空荡荡的土地!”
高!实在是高!董遵诲对郭荣很是佩服,怪不得人家在历史上创下了偌大的名头,原来确实水平不一般啊!俺只是照搬架空小说常有的思路,人家却能够举一反三,从中看到更多的好处!
郭荣皱着眉头说道:“赈济百姓的事情就按道安说的办,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来获取粮食!当地的粮食不是被抢光就是被卖光,咱们要保住仁义之师的金字招牌,就得从外界运粮。可是运粮的耗费实在是太大,你们两人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时之间,董遵诲和张永德哪里能想到什么办法。董遵诲皱着眉头问道:“能否从国库出钱高价买粮?”
郭威摇了摇头,低声说道:“你们两位都是咱后周的皇亲,我也不瞒你们。刘承祐根本没有留下多少钱财,先帝虽然苦心经营,可是自大周建立以来军队就没歇息过,西征东讨,很是花费了不少钱财。现在夏粮还没有入库,国库极为空虚。为什么前几日高平之战的封赏迟迟没有下达,直到最近才出台奖惩结果,就是因为国库缺钱!”
张永德也挠了挠头,低声问道:“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不过有损陛下的清誉,可能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郭荣笑着说道:“抱一但说无妨,只要能平息刘崇的叛乱(后周不承认北汉的合法性),就算是留下再坏的名声,朕也心甘情愿!”
张永德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可以招募商贾输纳刍粟,凡是能向官府缴纳五百斛粟米、五百围草料者,朝廷就给他一个从九品将仕郎的身份,让他出任下品县的副县丞;凡是能缴纳千斛粟米、千围草料者,官府就给他一个正九品登仕郎的身份,让他出仕下品县的县丞。以此类推,相信这些个商贾一定会竭心尽力,为军队输送粮食!”
郭荣没有立即点头答应,他需要仔细考虑一番:国家重器,岂能够轻易授予,尤其是那些个商贾!这分明就是在卖官,而商贾既然出资,又岂会愿意赔本经营?!在郭荣等统治者看来,士农工商这个阶层地位决不允许变动,如果商人也能够出仕,凭借他们掌控的财权,又岂能让郭荣放心?!再说了,让商贾们出任一方父母官,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对地方上如何搜刮,不过郭荣相信到时候定将地高三尺、天高一丈!那时百姓困顿,说不定就得影响大周的安危!
不过,就如郭荣刚刚所说,如果能够顺利平定刘崇的叛乱,那郭荣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就算让商贾们窃取官职,郭荣也相信与士子们格格不入的商贾并不能得到官场主流的认可。只要多花费些时间,郭荣有得是手段让这些商贾主动致仕!
见郭荣有些个心动,董遵诲暗道不好:商人付出了钱财,肯定要想办法捞回来,最后苦得还是百姓!历史上郭荣就曾采用这个方法,结果百姓们早就逃走了,根本就没有人前来输纳刍粟!而有能力输纳刍粟的商贾又大多处于内地,指着他们押送货物来此,以粮草换取官职,未免有些个饮鸩止渴!
董遵诲左思右想,他突然想到明朝的一个做法,不管有没有弊端,总要比起卖官来强上许多。他于是连忙说道:“陛下,微臣刚刚受抱一兄启发,倒也想出来一个主意,还请陛下和抱一兄帮着斟酌一番。”
郭荣连忙说道:“爱卿但说无妨!”
董遵诲便低声说道:“微臣听说盐铁皆有暴利,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人不惜倾家荡产,偷偷贩卖私盐!不如鼓励这些个商贾向这里输送粮食,然后以他们实际运到的粮食为份额向朝廷换取相应的盐引,盐引的数额不妨大于这个粮食的价格,然后商人们就可以拿着盐引去朝廷管辖的地区换取食盐,再将这些食盐运到朝廷指定的地点变卖获利!这样一来,朝廷暂时无需付出钱财,而轻松获得粮食;商贾们也能够从中赚到好处,乐意施行。”
沉默良久,张永德低声说道:“微臣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是否妥当。按惯例,咱们平定刘崇叛乱之后,当地百姓也得向咱们大周交付租税,反正朝廷兵马已经抢了他们,陛下不如宣布免除他们今年的租税,也算是给他们做了补偿。”
郭荣轻轻点头,“抱一(张永德之字)说得甚是,朕明日就下旨免了他们今明两年的赋税,也算是朕做出的补偿。不过现在刚到四月,距离夏收还有一个多月,百姓们已无存粮,咱们该怎么办?”
“开仓放粮!”
“以工代赈!”
张永德、董遵诲几乎同时说道,“开仓放粮”是老生常谈,郭荣倒是比较新奇董遵诲所说的“以工代赈”,他连忙示意董遵诲继续说下去。
董遵诲挠了挠头发,“所谓以工代赈就是让青壮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说打造木梯、挖掘壕沟、输送粮食、修建烽火台等,然后凭借活动的完成量和完成质量来领取相应的粮食。至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孕,则提供少量可以果腹的粮食。”
郭荣连连点头,“这个方法好,比起单纯放粮来,这个方法更对咱们大周有利。而且咱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对青壮年进行军事化编组,训练他们的纪律性。如果……朕是说如果,辽军反扑而符彦卿他们又抵挡不住,咱们也可以组织百姓有序撤离,让辽军只得到空空荡荡的土地!”
高!实在是高!董遵诲对郭荣很是佩服,怪不得人家在历史上创下了偌大的名头,原来确实水平不一般啊!俺只是照搬架空小说常有的思路,人家却能够举一反三,从中看到更多的好处!
郭荣皱着眉头说道:“赈济百姓的事情就按道安说的办,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来获取粮食!当地的粮食不是被抢光就是被卖光,咱们要保住仁义之师的金字招牌,就得从外界运粮。可是运粮的耗费实在是太大,你们两人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时之间,董遵诲和张永德哪里能想到什么办法。董遵诲皱着眉头问道:“能否从国库出钱高价买粮?”
郭威摇了摇头,低声说道:“你们两位都是咱后周的皇亲,我也不瞒你们。刘承祐根本没有留下多少钱财,先帝虽然苦心经营,可是自大周建立以来军队就没歇息过,西征东讨,很是花费了不少钱财。现在夏粮还没有入库,国库极为空虚。为什么前几日高平之战的封赏迟迟没有下达,直到最近才出台奖惩结果,就是因为国库缺钱!”
张永德也挠了挠头,低声问道:“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不过有损陛下的清誉,可能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郭荣笑着说道:“抱一但说无妨,只要能平息刘崇的叛乱(后周不承认北汉的合法性),就算是留下再坏的名声,朕也心甘情愿!”
张永德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可以招募商贾输纳刍粟,凡是能向官府缴纳五百斛粟米、五百围草料者,朝廷就给他一个从九品将仕郎的身份,让他出任下品县的副县丞;凡是能缴纳千斛粟米、千围草料者,官府就给他一个正九品登仕郎的身份,让他出仕下品县的县丞。以此类推,相信这些个商贾一定会竭心尽力,为军队输送粮食!”
郭荣没有立即点头答应,他需要仔细考虑一番:国家重器,岂能够轻易授予,尤其是那些个商贾!这分明就是在卖官,而商贾既然出资,又岂会愿意赔本经营?!在郭荣等统治者看来,士农工商这个阶层地位决不允许变动,如果商人也能够出仕,凭借他们掌控的财权,又岂能让郭荣放心?!再说了,让商贾们出任一方父母官,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对地方上如何搜刮,不过郭荣相信到时候定将地高三尺、天高一丈!那时百姓困顿,说不定就得影响大周的安危!
不过,就如郭荣刚刚所说,如果能够顺利平定刘崇的叛乱,那郭荣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就算让商贾们窃取官职,郭荣也相信与士子们格格不入的商贾并不能得到官场主流的认可。只要多花费些时间,郭荣有得是手段让这些商贾主动致仕!
见郭荣有些个心动,董遵诲暗道不好:商人付出了钱财,肯定要想办法捞回来,最后苦得还是百姓!历史上郭荣就曾采用这个方法,结果百姓们早就逃走了,根本就没有人前来输纳刍粟!而有能力输纳刍粟的商贾又大多处于内地,指着他们押送货物来此,以粮草换取官职,未免有些个饮鸩止渴!
董遵诲左思右想,他突然想到明朝的一个做法,不管有没有弊端,总要比起卖官来强上许多。他于是连忙说道:“陛下,微臣刚刚受抱一兄启发,倒也想出来一个主意,还请陛下和抱一兄帮着斟酌一番。”
郭荣连忙说道:“爱卿但说无妨!”
董遵诲便低声说道:“微臣听说盐铁皆有暴利,所以每年都有许多人不惜倾家荡产,偷偷贩卖私盐!不如鼓励这些个商贾向这里输送粮食,然后以他们实际运到的粮食为份额向朝廷换取相应的盐引,盐引的数额不妨大于这个粮食的价格,然后商人们就可以拿着盐引去朝廷管辖的地区换取食盐,再将这些食盐运到朝廷指定的地点变卖获利!这样一来,朝廷暂时无需付出钱财,而轻松获得粮食;商贾们也能够从中赚到好处,乐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