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崔淼调查嫣嫣母亲柳平芝被害一案,从典史程宣口中得知当年真相,并得到孙焕杀害柳平芝的证据。再加上孙焕与庞愈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崔淼向朱棣回禀后,朱棣亲笔下发了逮捕孙焕的通缉令。
应天府贴出告示,将柳平芝和林廷玉被害一案的真相公之于众,程宣也在崔淼的举荐下,破格提拔为通判一职,从不入流到正六品,程宣的官位升迁犹如坐了火箭一般,只因是崔淼举荐,朝廷上下再次对崔淼在朱棣心中的位置重新做了评估,纷纷计划着该如何与崔淼打下交情。可就在他们还未行动时,崔淼和沈清已经向朱棣辞行,回归北平。
回归北平后,崔淼的生活变得平静悠闲,而沈清却依旧忙碌。没过多久,崔淼又受到徐增寿的书信,明白真相后的徐增寿对他一顿抱怨,看着洋洋洒洒七页纸的书信,崔淼不禁嘴角抽搐,简而言之就是在说因为崔淼的苦肉计,徐增寿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需要崔淼给予补偿。其画面太美,崔淼不敢想象。
除了徐增寿,朱高炽三兄弟也寄来的书信,心中皆关心崔淼身体,并将最近所遇疑惑写下来,希望崔淼予以解惑。崔淼沉思良久,一一作答,也不封蜡,直接交由城中的锦衣卫,让他们快马加鞭送回京城。就这样,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不仅要负责情报侦查工作,还担负起了邮差的任务。
从来往的书信中,崔淼对案件的进展有了了解。虽然庞愈依旧紧咬牙关,死不开口。但其手下却扛不住酷刑,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即便如此,他们所知也有限,只知是在为建文帝复辟活动,其他便一无所知了。与此同时,司天监遭到了清洗,司天监监正、少监等十数人被抓进锦衣卫。后来牵连至数百人。
虽然此事与宁王并无干系,但朱棣却还是将此事与宁王扯上了关系,就算不是谋反,那也是御下不严的罪过。不为别的,因为他也深觉藩王的威胁,正如当初的建文帝一样,心中早就存了削藩的念头,只是朱棣更加睿智,做起事了更加周全。
若当真按照庞愈所说,那宁王便是一个谋反的罪名,而朱棣一没派兵,二没责怪宁王,只是将庞愈的供词打包送去给了他。在外人看来,朱棣是顾念亲亲之情,不忍伤害手足。而宁王却明白朱棣的意思,明摆着是说‘你我兄弟一场,我顾念兄弟情,不动你,你该感恩戴德,有所表示’。
宁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自己王府的左长史做出谋反的事,若说跟他没关系,连他自己都不信,可他真的什么都没做。正应了那句话,‘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宁王为了保住自身,自觉的上了请罪的折子,大意便是,‘兄弟我御下不严,出了细作,差点酿成大祸,自愿裁减王府私卫,罚奉,闭门思过。’
收到折子的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御笔一挥便批了。宁王私卫被裁撤三分之一,罚奉一年,圣旨送出南京的同时,几辆车马出了京城直奔北平,押车的人正是三宝太监郑和。
郑和带来的自然是朱棣对崔淼的赏赐,他不仅将闹得人心惶惶的命案破了,还破坏了建文余党的复辟计划,可谓是大功一件,除了满满几大车的赏赐,还封崔淼为太子太师,任刑部尚书一职,正二品。升迁的除了崔淼外,自然也少不了沈清,他被封太子太保,升至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职,从一品。
与此同时,北平府更名为顺天府,撤去原本的官员配置,设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六人、推官一人、儒学教授一人、训导一人以及统历、照磨、检校等官。为朱棣迁都做好准备,而府尹一职也由崔淼暂代。
接到圣旨的时候,崔淼不禁暗暗撇嘴,心里感慨,朱棣真的是里外分的很清楚,只要崔淼一升迁,沈清也一定跟着升,而且官职一定会在崔淼之上。
崔淼随口说道:“阿清觉不觉得皇上他偏心?为何你的官职总压我一头?就好像生怕我官职比你高,就欺负你一样。”
说着无心,听者更不会放在心上,这是人家小两口闲话家常,郑和才没心思打小报告。不过这也分人,别人这么说,那肯定会被扣上一个大不敬的帽子。
沈清一怔,眼底浮现笑意,握住崔淼的手,说道:“即便清的官职再高,大郎若想欺负,清也不会拒绝。”
手心微痒,沈清修长的手指不轻不重的刮着,崔淼下意识的瞥了一眼郑和,果然见郑和转开了目光,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轻声说道:“阿清,三宝在呢,你多少注意一些。”
沈清理所当然的说道:“三宝是自己人,无碍。”
崔淼哭笑不得的说道:“这是问题所在吗?算了,跟你说不清楚。”
沈清眸光流转,略带委屈地说道:“大郎这是嫌弃我?”
听闻沈清这般说话,郑和顿时有种自己在做梦的错觉,谁能想到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居然还会‘撒娇’!看着呆若木鸡的郑和,崔淼一阵无奈,说道:“阿清,你吓到三宝了。”
听到崔淼提到自己,郑和恍然回神,连忙说道:“那个、大人,奴婢还有事,就先、先出去了,两位大人慢慢聊。”
应天府贴出告示,将柳平芝和林廷玉被害一案的真相公之于众,程宣也在崔淼的举荐下,破格提拔为通判一职,从不入流到正六品,程宣的官位升迁犹如坐了火箭一般,只因是崔淼举荐,朝廷上下再次对崔淼在朱棣心中的位置重新做了评估,纷纷计划着该如何与崔淼打下交情。可就在他们还未行动时,崔淼和沈清已经向朱棣辞行,回归北平。
回归北平后,崔淼的生活变得平静悠闲,而沈清却依旧忙碌。没过多久,崔淼又受到徐增寿的书信,明白真相后的徐增寿对他一顿抱怨,看着洋洋洒洒七页纸的书信,崔淼不禁嘴角抽搐,简而言之就是在说因为崔淼的苦肉计,徐增寿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需要崔淼给予补偿。其画面太美,崔淼不敢想象。
除了徐增寿,朱高炽三兄弟也寄来的书信,心中皆关心崔淼身体,并将最近所遇疑惑写下来,希望崔淼予以解惑。崔淼沉思良久,一一作答,也不封蜡,直接交由城中的锦衣卫,让他们快马加鞭送回京城。就这样,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不仅要负责情报侦查工作,还担负起了邮差的任务。
从来往的书信中,崔淼对案件的进展有了了解。虽然庞愈依旧紧咬牙关,死不开口。但其手下却扛不住酷刑,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即便如此,他们所知也有限,只知是在为建文帝复辟活动,其他便一无所知了。与此同时,司天监遭到了清洗,司天监监正、少监等十数人被抓进锦衣卫。后来牵连至数百人。
虽然此事与宁王并无干系,但朱棣却还是将此事与宁王扯上了关系,就算不是谋反,那也是御下不严的罪过。不为别的,因为他也深觉藩王的威胁,正如当初的建文帝一样,心中早就存了削藩的念头,只是朱棣更加睿智,做起事了更加周全。
若当真按照庞愈所说,那宁王便是一个谋反的罪名,而朱棣一没派兵,二没责怪宁王,只是将庞愈的供词打包送去给了他。在外人看来,朱棣是顾念亲亲之情,不忍伤害手足。而宁王却明白朱棣的意思,明摆着是说‘你我兄弟一场,我顾念兄弟情,不动你,你该感恩戴德,有所表示’。
宁王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自己王府的左长史做出谋反的事,若说跟他没关系,连他自己都不信,可他真的什么都没做。正应了那句话,‘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宁王为了保住自身,自觉的上了请罪的折子,大意便是,‘兄弟我御下不严,出了细作,差点酿成大祸,自愿裁减王府私卫,罚奉,闭门思过。’
收到折子的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御笔一挥便批了。宁王私卫被裁撤三分之一,罚奉一年,圣旨送出南京的同时,几辆车马出了京城直奔北平,押车的人正是三宝太监郑和。
郑和带来的自然是朱棣对崔淼的赏赐,他不仅将闹得人心惶惶的命案破了,还破坏了建文余党的复辟计划,可谓是大功一件,除了满满几大车的赏赐,还封崔淼为太子太师,任刑部尚书一职,正二品。升迁的除了崔淼外,自然也少不了沈清,他被封太子太保,升至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职,从一品。
与此同时,北平府更名为顺天府,撤去原本的官员配置,设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六人、推官一人、儒学教授一人、训导一人以及统历、照磨、检校等官。为朱棣迁都做好准备,而府尹一职也由崔淼暂代。
接到圣旨的时候,崔淼不禁暗暗撇嘴,心里感慨,朱棣真的是里外分的很清楚,只要崔淼一升迁,沈清也一定跟着升,而且官职一定会在崔淼之上。
崔淼随口说道:“阿清觉不觉得皇上他偏心?为何你的官职总压我一头?就好像生怕我官职比你高,就欺负你一样。”
说着无心,听者更不会放在心上,这是人家小两口闲话家常,郑和才没心思打小报告。不过这也分人,别人这么说,那肯定会被扣上一个大不敬的帽子。
沈清一怔,眼底浮现笑意,握住崔淼的手,说道:“即便清的官职再高,大郎若想欺负,清也不会拒绝。”
手心微痒,沈清修长的手指不轻不重的刮着,崔淼下意识的瞥了一眼郑和,果然见郑和转开了目光,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轻声说道:“阿清,三宝在呢,你多少注意一些。”
沈清理所当然的说道:“三宝是自己人,无碍。”
崔淼哭笑不得的说道:“这是问题所在吗?算了,跟你说不清楚。”
沈清眸光流转,略带委屈地说道:“大郎这是嫌弃我?”
听闻沈清这般说话,郑和顿时有种自己在做梦的错觉,谁能想到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居然还会‘撒娇’!看着呆若木鸡的郑和,崔淼一阵无奈,说道:“阿清,你吓到三宝了。”
听到崔淼提到自己,郑和恍然回神,连忙说道:“那个、大人,奴婢还有事,就先、先出去了,两位大人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