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军事调动与河北的情景颇有几分相似,在返程的路上向雄有意留心观察汉军的动向以及物资的运输,却是得不出个结论来。按照道理来说汉人只需要将兵力物资都堆积在濮阳以及徐州附近便可,黄河北岸的晋军根本没有再次杀过来的能力了。

    汉人对于晋人的境况可谓了如指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与塞外交流沟通获取情报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塞外的形势汉朝大将军姜维侃侃而谈甚是熟悉,这让向雄心中不禁有了很大的压力。

    汉人知道的比晋国稍微多那么一些,加上姜维高超的判断与智慧,说出的话语自然是震慑人心的,更是难以质疑。

    其言谈中虽然有夸大事实恐吓之成分,可其中的道理是站得住脚的。若是匈奴人按照姜维的策略入侵晋国,恐怕不出半个月整个晋国便分崩离析了!向雄自然不信匈奴有这般实力超群之智将,但也更加清楚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今汉人提出了条件,如何抉择便看晋帝司马攸了。

    战事不断,可沿途的百姓对于过往的车队军队都是无动于衷,似乎习惯了这种日子。汉家军队法令严明,对于百姓秋毫无犯,更是少有接触,百姓过着百姓的日子,军队走军队的路,这在以往的魏国乃是晋国是不敢想象的。

    汉帝刘禅凡是牵连到了战事,都尽可能的减少出征兵力,如此可以留下最大限度的青壮来保持农耕等各个方面。随着汉朝的逐渐强大,受益于此政策的汉王朝同时也因此获益着。

    即便是针对晋国,汉朝明明可以在中原之地聚集足够的兵力,却不辞辛劳的从江南,荆州等地调遣常备的军力。舟马劳顿确实是消耗人力财力以及时间,然比起动员整个中原投入战争所带来的损失,可谓是微不足道。

    如此一来同样在战争期间,汉朝的国内经济发展虽然受到限制,但依然保证一定程度上的前进,至少是不被战争所拖累。而另一方的曹魏或是晋国因为战火的长期摧残,国内的经济民生早已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彼消此长,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汉朝只需要动用几个地区的常备军力,就足以踏平河北——当然晋国也会顽抗到底,让汉人付出血的代价!

    数日之后向雄终于回到了邺都,来不及更换衣袍便急急的奔赴皇宫而去。晋帝司马攸正在聚集文武焦急的等待着,在宫门入口处河内王司马伷负手等待许久,见向雄来了也来不及问上几句,连忙并身步入宫中。

    “臣向雄出使而归,有负陛下所托,请陛下治罪!”进入大殿之中,河内王司马伷站立一旁,向雄躬身禀报道。

    此言一出在场晋国君臣一片哗然,纷纷掩饰不住失望神色。若是不能与汉人化干戈为玉帛,晋国的前途便是十分堪忧啊!

    晋帝司马攸扫了一眼躁动的人群,仍是绷紧脸色道:“向大人无须自责,晋汉两国方才罢兵,匆匆谈和汉人必然有所不肯,此行可有收获?”

    两国鏖战数月光景,各自损兵折将,这般情况下去汉朝谈和,换做哪个使臣恐怕都是无能为力的。晋帝司马攸心知此举也是难为向雄,心中却还是抱有些许的希望,无论如何与汉朝互不侵犯一事要加速进行。

    向雄对于大殿上略有吵杂的声音表示理解,心知晋国所面临的危机是怎样的,此时也不介意道:“塞外之事汉人早有耳闻,我国退兵正是印证此等事实,眼下汉人并非没有议和之意……只是……”

    听出话中含有转机,晋国文武群臣又是一片议论纷纷,大殿上嘈杂的音量微微一高,众人情绪又被向雄这一句话拉扯回来,好生激动。只要汉人有谈和的可能,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对于晋国来说当务之急乃是生存,是解除塞外的隐患,而非是针对中原地区用兵。

    些许兴奋之余,晋帝司马攸也是感到几分不妥,汉人早已知晓塞外的动静,这与汉人在中原之战中不甚积极的攻势有无关联?二者若是有所关联,那汉人想把晋国主力吸引在南线的想法着实太可怕了!

    反过头来晋帝司马攸自己又否定这一事实,晋国距离塞外可谓近水楼台,这般消息也是刚刚得知不久,汉人就算比晋人提早得知塞外的情况,却也未必敢下这样的赌注。

    塞外各族若是灭掉了晋国,横跨河北之地,对于汉国岂非是比晋国更加强大的对手?只是汉人此举无疑是让晋人在谈判中少了底牌,多了几分窘境,汉人有都是时间与晋人推诿,可晋国却是没有时间和限度与汉朝讨价还价了。

    “汉人有何条件,尽管说来!”晋帝司马攸微微吸了口气压抑自己紧张的心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