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只是不想与陛下渐行渐远,更不想让这份感情变得面目全非(1/2)
太后闻言,神色微滞,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沉默良久,周遭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轻轻拂过这沉重的宫殿,带来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值不值得,于哀家而言,早已化作心头的一抹朱砂,鲜红而深刻。哀家未曾一日忘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皇家颜面,更是江山社稷的安宁与未来。”太后的话语,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缓缓流淌而出。
郑曦颜低垂着头,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苦涩。她轻启朱唇,声音柔和却坚定:“儿臣深知母后苦心,然儿臣之心,亦如秋水长天,渴望的不过是一份相知相守的温情。儿臣不愿重蹈母后覆辙,与陛下之间横亘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更不愿在这深宫之中,渐渐失去自我。”
太后冷笑更甚,那笑声中既有对过往的无奈,也有对眼前人的不解:“皇后此言,莫非是在讽刺哀家昔日之愚?哀家之路,虽荆棘密布,却也是自己选择,无怨无悔。而你,坐拥后位,儿子又是太子,谁能威胁到你?索性皇帝宠爱谁,不宠爱谁,也与你无关,你心里大概巴不得稷儿早点儿继位,你好坐上太后地位子。”
郑曦颜闻言,缓缓跪行至太后膝前,双手紧握成拳,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母后明鉴,儿臣之心,天地可鉴。儿臣所惧,非权势之失,亦非地位之降,只是不想与陛下渐行渐远,更不想让这份感情变得面目全非,还请母后体谅。”
太后凝视着郑曦颜,那双曾经锐利如鹰的眼睛,此刻却变得异常柔和。
郑曦颜脸庞上,布满了难言的委屈与无奈,眼眶微红,犹如晨露中的娇花,惹人怜爱。"母后明鉴如镜,既已洞悉一切,又何苦这般为难儿臣?儿臣微薄之力,只愿能得陛下片刻欢颜,岁月无情,红颜易老,待到那时,陛下心中那份宠溺,是否还能如初见时那般炽热?"
太后闻言,面色依旧平静如水。她仿佛看到了自己青春年少时,那段与先帝并肩而行的日子。或许,真的是她错了。若当初太后能像她这般,或许她与先帝之间,便不会留下那么多遗憾。
郑曦颜凝视着她,太后轻启朱唇,声音低沉而悠长,“你的意思,哀家,已然明白。”
“母后!”郑曦颜急切地唤了一声,满含关切与不解。
太后轻摆玉手,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哀家好好想想,你且退下吧。”
“是,儿臣遵命,告退。”郑曦颜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正殿。
待殿内只余太后与玉嬷嬷二人,太后缓缓转向她,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哀家,真的错了吗?”这句话,仿佛是在问自己,又似在问旁人。
玉嬷嬷温柔地靠近,轻声细语,如同春风拂面,“太后切勿过分自责,皇后娘娘所言,确有其道理,是出于对大局的考量。”
太后苦笑,那笑容里藏着无尽的无奈,“若哀家当年能有她那份豁达与远见,怕是许多遗憾都能避免了吧。”
“太后此言差矣,先帝对您还是有情的,不然也不会临终前为陛下铺路。”玉嬷嬷言辞恳切,试图宽慰太后心中的郁结。
太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冷得让人心寒,“他对哀家的情,如今看来,已成了过往云烟。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琛儿,还不是因为认清了现实。”
“太后怎么能这么想?”玉嬷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
“不这样想,又能如何?自欺欺人,只会让心更累,更痛。”
“太后所言极是,奴婢受教了。”玉嬷嬷恭敬地应道。
而另一边,郑曦颜回到未央宫,心绪难平。她静坐案前,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与太后的对话,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她的心。
“值不值得,于哀家而言,早已化作心头的一抹朱砂,鲜红而深刻。哀家未曾一日忘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皇家颜面,更是江山社稷的安宁与未来。”太后的话语,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缓缓流淌而出。
郑曦颜低垂着头,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苦涩。她轻启朱唇,声音柔和却坚定:“儿臣深知母后苦心,然儿臣之心,亦如秋水长天,渴望的不过是一份相知相守的温情。儿臣不愿重蹈母后覆辙,与陛下之间横亘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更不愿在这深宫之中,渐渐失去自我。”
太后冷笑更甚,那笑声中既有对过往的无奈,也有对眼前人的不解:“皇后此言,莫非是在讽刺哀家昔日之愚?哀家之路,虽荆棘密布,却也是自己选择,无怨无悔。而你,坐拥后位,儿子又是太子,谁能威胁到你?索性皇帝宠爱谁,不宠爱谁,也与你无关,你心里大概巴不得稷儿早点儿继位,你好坐上太后地位子。”
郑曦颜闻言,缓缓跪行至太后膝前,双手紧握成拳,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母后明鉴,儿臣之心,天地可鉴。儿臣所惧,非权势之失,亦非地位之降,只是不想与陛下渐行渐远,更不想让这份感情变得面目全非,还请母后体谅。”
太后凝视着郑曦颜,那双曾经锐利如鹰的眼睛,此刻却变得异常柔和。
郑曦颜脸庞上,布满了难言的委屈与无奈,眼眶微红,犹如晨露中的娇花,惹人怜爱。"母后明鉴如镜,既已洞悉一切,又何苦这般为难儿臣?儿臣微薄之力,只愿能得陛下片刻欢颜,岁月无情,红颜易老,待到那时,陛下心中那份宠溺,是否还能如初见时那般炽热?"
太后闻言,面色依旧平静如水。她仿佛看到了自己青春年少时,那段与先帝并肩而行的日子。或许,真的是她错了。若当初太后能像她这般,或许她与先帝之间,便不会留下那么多遗憾。
郑曦颜凝视着她,太后轻启朱唇,声音低沉而悠长,“你的意思,哀家,已然明白。”
“母后!”郑曦颜急切地唤了一声,满含关切与不解。
太后轻摆玉手,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哀家好好想想,你且退下吧。”
“是,儿臣遵命,告退。”郑曦颜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正殿。
待殿内只余太后与玉嬷嬷二人,太后缓缓转向她,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哀家,真的错了吗?”这句话,仿佛是在问自己,又似在问旁人。
玉嬷嬷温柔地靠近,轻声细语,如同春风拂面,“太后切勿过分自责,皇后娘娘所言,确有其道理,是出于对大局的考量。”
太后苦笑,那笑容里藏着无尽的无奈,“若哀家当年能有她那份豁达与远见,怕是许多遗憾都能避免了吧。”
“太后此言差矣,先帝对您还是有情的,不然也不会临终前为陛下铺路。”玉嬷嬷言辞恳切,试图宽慰太后心中的郁结。
太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冷得让人心寒,“他对哀家的情,如今看来,已成了过往云烟。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琛儿,还不是因为认清了现实。”
“太后怎么能这么想?”玉嬷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
“不这样想,又能如何?自欺欺人,只会让心更累,更痛。”
“太后所言极是,奴婢受教了。”玉嬷嬷恭敬地应道。
而另一边,郑曦颜回到未央宫,心绪难平。她静坐案前,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与太后的对话,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