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在家门口做个秋千,你见过秋千吗?”

    见过就省事不少了。

    这个年代是有秋千的,只不过他们村子里没有。

    普遍,但又没有那么普及。

    倩巧点点头,“娘以前带我去县城里的时候玩过。”

    倩巧开始盘算起来,要自己做一个秋千,需要多少木材。

    李少才他们找了一个适合砍伐的树木就开始动手,峡谷很大,山里的树木也很多。

    但也禁不住祖祖辈辈不停的砍伐,可村里建房子、烧柴,这些都是必须的,也不能不砍树。

    大家都默契的间隙式砍伐,简单的来说,就是不能在一个地方死命的薅羊毛。

    这里砍一点,那里砍一点,保持树木的可持续发展,还能让过于茂密的树林不那么茂密,有阳光可以照到地面。

    据说是村长从附近平村和大小河村学来的经验。

    倩巧亲自挑选了一棵树,把树干上的枝丫都劈下来,李少才捆成一捆背回去,李倩巧用一根粗壮的麻绳拖着树干带回去。

    回到家门口,倩巧动手把树干劈开,修剪成几根木材。

    每一边都在地里捶进去两根木材,两根木材在顶端交叉绑好,这样就能跟地面形成一个三角形,稳固。

    做成两个固定交叉的树干,在上面架上一根手臂粗的树干固定好,秋千的框架就算是搭好了。

    然后捆上粗壮的麻绳,在合适的位置绑上一截略短的树干,就算是简易版的秋千了。

    非常的粗糙,没有打磨,也还是树干原本的模样,但李少才坐上去试了一下,确实很结实,能荡起来。

    那就是一个合格的秋千。

    不求好看,能带着孩子玩就行。

    旁边有围观的孩子,从李少才他们拖着树干回来就凑过来看热闹,一直到看李少才坐上去荡了两下,这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马上就有小孩子兴奋的叫唤起来,“秋千!我也要让我爹给我做一个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