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乌头碱(2/3)
送到医院的时候,老大爷已经意识不清,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率一度达到160多次每分钟。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或室早也称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室速、心室扑动或室扑、心室颤动或室颤。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第一个24h内,特别是最初数小时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症状包括心慌、乏力、头晕、出汗,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抽搐、晕厥、呼吸停顿等。由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差别。
当地医院的急诊科主任,以前也是出身于省一医急诊科,是一名急诊经验十分丰富的副主任医师,看了一下那个药酒,就知道是草乌酒,多半是配制方法不当造成了乌头碱中毒。
因为草乌是有毒的,一般要经过特殊的炮制,或者与其他一些药草配伍,这样才能消减甚至去除其毒性。中药里面许多药都需要特定的工艺炮制,就是这个原理。
中药里面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还有什么十八反十八畏,等等,博大精深,自己乱配药酒出事的医案屡见不鲜,不过,这名急诊科主任并不懂中医,但不妨碍他判断是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中毒会出现“交感风暴”,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这名急诊科主任立即组织急诊医护第一时间给陈大爷用上了稳定心律的药物,并及时开展洗胃、导泻等抢救治疗措施。
可惜,当地这家医院是基础性医院,并不具备很多先进的技术或设备,经过急救后,陈大爷依然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那名急诊科主任当机立断,立即准备120救护车,将陈大爷转院到省一医!
陈大爷抵达省一医急诊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陈俊刚好也在,于是也参与了紧急抢救。
在抢救室,大爷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心跳骤停,急诊医护人员持续予以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十余次、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陈大爷的心律仍像“蹦极一样”,随时可能死亡。
主持抢救的急诊科副主任专家范茂华按照规定,给家属开了病危通知书。因为,这种情况,患者随时撒手人寰,不管能不能抢救过来,告知患者家属病情的真实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老大爷的儿子一下子懵了,一个大男人,拿到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泪水啪嗒一下就下来了。
幸亏在外地,陈大爷的老伴因为年龄大的原因没有跟来,否则听到这个消息,恐怕立马晕厥过去,到时候又是一个急诊抢救对象。
范茂华安慰道:“病危通知书是下了,但是我们还是在尽力抢救,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力的!”
陈俊刚刚完成一次电击除颤,眼见老大爷心律上蹿下跳,电击根本起不了多久的作用,陈俊立马叫道:“赶紧上ECPR!”
于是,大家立即行动起来。虽然主持抢救的是范茂华老师,但是,陈俊在急诊科现在也是挺有“威严”的,范老师正在跟家属沟通,他发号施令大家也是会听的。
很多时候,说话有没有人听,不在于你说的对不对,有没有理,而在于身份地位,平时积累起来的权威度。
若是换了以前,陈俊获得系统之前,他哪怕说出一个正确的意见,都没有人会重视。
ECPR即体外心肺复苏术,是指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去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率,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率的患者,实施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体外膜式氧合(ECMO)通过引流病人的静脉血至体外,经气体交换后再送回病人的动脉或者静脉,暂时性替代心脏或肺脏的功能。ECPR上机后,能够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为缺血缺氧的组织提供相对充足的血流和氧供,减轻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损伤,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保护脑功能。
这项技术虽然高端,但是在省一医急诊科也是比较成熟的模式,尤其是陈俊,对这套操作早已达到了宗师级的地步,手术又快,三下五除二就给搞上了!
第三天,陈大爷的病情终于逐步稳定下来,撤离ECMO转到了肾病科普通病房。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或室早也称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室速、心室扑动或室扑、心室颤动或室颤。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第一个24h内,特别是最初数小时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症状包括心慌、乏力、头晕、出汗,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抽搐、晕厥、呼吸停顿等。由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差别。
当地医院的急诊科主任,以前也是出身于省一医急诊科,是一名急诊经验十分丰富的副主任医师,看了一下那个药酒,就知道是草乌酒,多半是配制方法不当造成了乌头碱中毒。
因为草乌是有毒的,一般要经过特殊的炮制,或者与其他一些药草配伍,这样才能消减甚至去除其毒性。中药里面许多药都需要特定的工艺炮制,就是这个原理。
中药里面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还有什么十八反十八畏,等等,博大精深,自己乱配药酒出事的医案屡见不鲜,不过,这名急诊科主任并不懂中医,但不妨碍他判断是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中毒会出现“交感风暴”,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这名急诊科主任立即组织急诊医护第一时间给陈大爷用上了稳定心律的药物,并及时开展洗胃、导泻等抢救治疗措施。
可惜,当地这家医院是基础性医院,并不具备很多先进的技术或设备,经过急救后,陈大爷依然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那名急诊科主任当机立断,立即准备120救护车,将陈大爷转院到省一医!
陈大爷抵达省一医急诊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陈俊刚好也在,于是也参与了紧急抢救。
在抢救室,大爷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心跳骤停,急诊医护人员持续予以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十余次、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陈大爷的心律仍像“蹦极一样”,随时可能死亡。
主持抢救的急诊科副主任专家范茂华按照规定,给家属开了病危通知书。因为,这种情况,患者随时撒手人寰,不管能不能抢救过来,告知患者家属病情的真实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老大爷的儿子一下子懵了,一个大男人,拿到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泪水啪嗒一下就下来了。
幸亏在外地,陈大爷的老伴因为年龄大的原因没有跟来,否则听到这个消息,恐怕立马晕厥过去,到时候又是一个急诊抢救对象。
范茂华安慰道:“病危通知书是下了,但是我们还是在尽力抢救,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力的!”
陈俊刚刚完成一次电击除颤,眼见老大爷心律上蹿下跳,电击根本起不了多久的作用,陈俊立马叫道:“赶紧上ECPR!”
于是,大家立即行动起来。虽然主持抢救的是范茂华老师,但是,陈俊在急诊科现在也是挺有“威严”的,范老师正在跟家属沟通,他发号施令大家也是会听的。
很多时候,说话有没有人听,不在于你说的对不对,有没有理,而在于身份地位,平时积累起来的权威度。
若是换了以前,陈俊获得系统之前,他哪怕说出一个正确的意见,都没有人会重视。
ECPR即体外心肺复苏术,是指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去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率,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率的患者,实施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体外膜式氧合(ECMO)通过引流病人的静脉血至体外,经气体交换后再送回病人的动脉或者静脉,暂时性替代心脏或肺脏的功能。ECPR上机后,能够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为缺血缺氧的组织提供相对充足的血流和氧供,减轻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损伤,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保护脑功能。
这项技术虽然高端,但是在省一医急诊科也是比较成熟的模式,尤其是陈俊,对这套操作早已达到了宗师级的地步,手术又快,三下五除二就给搞上了!
第三天,陈大爷的病情终于逐步稳定下来,撤离ECMO转到了肾病科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