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早高峰,H市的交通状况向来如此拥堵,更何况,这是在省一医附近,车流堵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要是司机师傅自己能掉头,早就掉头了,哪里还用找交警!

    所以两名交警同志立刻就跳下了车,冒着越来越大的雨雪,开始来回飞奔,指挥路上的车辆们往边上挪!尽可能地往边上挪!

    与此同时,公交车上,乘客们纷纷下车,不下车还在车上干嘛?必须得“另寻出路”啊,可不能耽搁人家救人!

    不过,还是有几人留了下来,说是要照顾那名大妈,总不能让大妈一个人在车上,即便没了呼吸,不是还有抢救的余地吗?没人扶着,难道让大妈在车上滚来滚去?

    可惜没有人会急救,只怪平时没有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个时候即便知道一些急救知识,但是不精通的话也不敢贸然动手,怕弄巧成拙。

    那些下车的人中,不少人都很担心与同情那位晕倒的大妈,但是也很郁闷,今天是迟到定了,不过,这也是意外情况,没得办法的。于是纷纷打电话或发信息,向单位说明情况。但估计钱还是要扣。

    外面,几十秒过去了,两名警察吼得额头青筋暴跳,路上的车主们听闻后也十分配合,终于,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条不算太宽的转弯通道总算是给公交车让了出来!

    司机师傅看着那条小小的通道,精神振奋,心说,总算轮到我展示技术的时候了!

    他这个时候爆发出了一百二十分的车技,很顺利,将庞大的公交车在狭小的通道中,顺利掉头,一次性搞过!

    ……

    省一医,急诊科,凌晓晓刚刚上班,才到单位没几分钟,一来就忙,忙得连口水都没喝,然后,就见到保安急匆匆冲进来,说道:“医院门口公交车上有一位心跳骤停的患者,急需医生和护士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公交车没开进来,因为医院门口也堵成狗。反正已经到门口了,还不如进去喊医生,所以,交警立刻让保安进来叫人!

    大门口离急诊大楼其实不远,保安冲进去远比打电话来得有效,所以保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了!

    几乎是迅雷之间,陈俊、凌晓晓、雷广平等一众医护人员,就带着抢救设备冲了出去!

    公交车上一轮急救做完,外面转运车已经就位。

    在送往抢救室的路上,凌晓晓一路跪在转运床上,不停地做心肺复苏。本来之前是陈俊在做的,但是转运床太小,而且陈俊太重,他上去不方便,反而影响下面人推动的速度,凌晓晓身轻如燕,技术也还可以,就主动跳了上去!

    医院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个时候就不谈什么钱不钱的事了,先救人为主!

    诊疗结果提示大妈为心梗,随后,做好术前准备后第一时间被送至导管室做PCI。

    PCI,也就是pereousaryintervention,中文名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1844年,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此后先后开展了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术。1953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1958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是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1967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德国的Gruentzig于1977年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被推广,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1986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PTCA的再狭窄,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