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出乎意料,但蜀孑又觉得这是冥冥之中。想他们这一路相识共处,谁都没倾吐过自己的过去,蜀孑是无过去可说,可易笙却是轻易不敢说。

    “我背着傀儡行过千山,这些年里除了它,我不曾拥有任何,早已习惯了漂泊。”易笙静静地坐着,碗里的汤匙在他手上缓慢打转,一碗汤已经放凉。

    “十二年。走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离家整整十二年。”易笙抬起头,眸子里映照的烛光微微亮,像四下无垠的黑暗里唯一的两束光点,看得蜀孑有些出神。

    “那你……”蜀孑喉结滚动,轻轻咽了一下:“你为什么要离家呢?是……因为家里穷,才出来卖艺的?”

    易笙牵了牵嘴角,像是在笑,自语般道:“我家里很好。书香门楣,世代翰林。”

    蜀孑没在人间历练过什么好命数,但“书香门楣,世代翰林”八个字他懂,可见易笙是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富贵人家。他眨巴了两下眼睛,有些诧异:“那你出身很好啊,怎么就出来卖艺了?”

    易笙没说话,拾起筷子给蜀孑夹了块豆腐,停了停,方道:“我本性叛逆,辜负了父母双亲。家人视我如珍宝,我却抛家舍业,为一己之私一走了之。”

    时间倒回到十二年前。

    禹都最有名望的世家有两个,一个方家,一个易府。方家老爷官拜朝廷二品大将,易府曾出过三代太师,虽然到这一辈渐渐式微远离朝堂,但族中光耀仍在,也不乏晚生后辈奋发进取,意欲再创家族鼎兴。

    易笙生在易府嫡系一脉,是当家老爷正房嫡妻的三子,也是家里最小的晚辈,从小喜文弄墨,多得栽培,被寄予厚望,将来是要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与他几个哥哥一样,承载着家族的荣耀,肩负着门楣的辉煌。

    小时后的易笙十分聪明,是邻里乡亲交口夸赞的神童。他三岁启蒙,五岁读史,八岁上下已经能与父亲对策,十二岁时陪母亲送大哥参加会试,试后易家老大将题目誊抄与他,他竟能答得有模有样,让先生都自愧不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神童,却在十五岁那年经由一桩小小插曲,彻底改写了整个人生。

    易家老太爷七十大寿,府上热热闹闹大办筵席,可光有酒菜还不行,老太爷爱听戏,让人请了个戏班子进府,席开三十桌,唱了足足五天五夜。

    因为是太爷做寿,阖府同庆,家里的小辈们得了恩准,这几日可以不用泡在学堂看书习字,到老太爷身边尽孝,一起看戏听曲猜灯谜,逗老爷子高兴,博个承欢膝下其乐融融。

    然而谁都没想到,就是在那次寿宴上,一向埋头诗书、与笔墨为伴的易家三小公子却突然着了魔似的,一眼就看上了戏台上那个灵动如仙惟妙惟肖,咿咿呀呀唱着《愁宫叹》的傀儡木偶。

    一个富家少爷,看上了一个死木偶。

    奇不奇?

    这不是疯了吗?

    谁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若说这三小公子情窦初开,瞧上了哪个唱戏的女旦,那勉强还算情有可原,大不了收进房里做个侍婢,待来日年纪再长些,博了功名荣耀门楣,届时娶妻纳妾,将唱戏的小女名正言顺招进府,也算美谈一桩。

    可他竟然看上了个不会说话的木头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