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对高丽策

    “高丽践修职贡,辽国但有僭越即刻来告,拳拳效顺之心诚可嘉也~然则辽国与大周已经议和,两国且已通商数年,辽主当不至于甘冒朝廷震怒而兴师逞凶于高丽,其妄指高丽纳贡之事多半出于侥幸之心,只要陛下遣使切责,臣料那辽主定然只有告罪收手,派军进驻高丽北境之举似大可不必。”

    滋德殿上,首相王著首先开声,在这一次关于最近国中大事的朝议当中对郭炜的一些选择表示了异议。

    果然,不光是高丽为皇帝选秀女这件事在大臣们看来无足轻重,就连耶律贤对王昭的威胁,大周的朝臣也没有看得多重,王著理所当然地觉得,辽国从两国的和平与通商之中获得的好处相当大,不可能通过压榨高丽获得与之相当的利益,所以只要大周表示一下维护高丽的姿态,辽主就会乖乖地收手。

    对于周、辽两国的国力和军力对比,王著现在倒是很有信心的。

    次相王溥接着慢悠悠地说道:“高丽谨守臣道,朝廷全力维护自无不可,若是辽主执意行险,或者高丽国王心下不安,遣一旅远戍高丽北境,有高丽当地供应粮饷,倒是比在幽蓟地区集结大军威吓辽国更省费用,也是更为直接有效的弭兵之策。只是陛下有意征用高丽的江华岛,恐非天朝上国对待恭顺藩邦之道。”

    “此事不好这么说……”枢密使李崇矩立即接下王溥的话头,“昔日陛下北征幽蓟,之所以在整个燕山以南都游刃有余,可不光是靠了河北州县与永济渠的供应,沙门岛储备的军资粮草,还有定远军在渤海的来去自由,却是伏波旅袭取渝关、溯燕山山麓西进封闭多道山口的关键所在。高丽远在渤海外,与登州有沧海之隔,沙门岛的军储便不足为恃,尽管高丽可以为驻军供应粮饷,禁军所用的火器却必须依靠国内,若是能够取得江华岛作为军储与定远军在高丽方向的基地,于保障高丽的驻军极为有益。”

    “左仆射说的是君臣正道,李枢密讲的用兵之机却也有理。不过那江华岛近在高丽的开京肘腋之间,若是以定远军驻扎在那里,高丽国王内不自安也是难免,两全其美之策,倒不如在靠近高丽西京的外海重新寻一个岛屿。”

    出来打圆场的却是吏部尚书薛居正。

    “外海的岛屿却不是那么好找的……首先,此岛须得能避大风狂浪,以免一到夏秋时便被迫停运;其次,此岛须有适合的港口码头,至少需要很快就建得起足够支持运输船队的港口码头;最后,此岛必须自有水源与粮食补给,不能让军储和港口的守军空耗仓储。在高丽西部外海,像沙门岛这样有登莱为其阻挡海风的岛屿并不好找,江华岛确实是其中的首选。”

    枢密副使王赞从专业上支持了自己的主官。

    “嗯……若是一定要派兵远戍高丽北境,军中诸事当然必须计划万全,尽管粮饷可以着高丽予以解决,粮道的通畅却必须得到保证。”次相兼兵部尚书吕胤沉吟了一会儿,见枢密院的两个主官有如此类似的意见,当下也就作出了自己的决断,“若是必须取得江华岛才能保证驻军的粮道,那么就应该去争取,至于说高丽国王内不自安,只要其诚心效顺朝廷,却又何必无由自扰!”

    郭炜饶有趣味地看着属下的这些不见烟火气的争执,心中有些感喟,这也就是自己这个皇帝足够强势,而且还有锦衣卫巡检司、皇城司等机构查探京师动向,再一个选择臣僚也尽量保证平衡和选优,朝臣们才不至于结成太明显的朋党,朝议的时候尽管意见不一,却都能站在正经处理军政大事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要是皇位再传几代,大臣们都是久历官场的老油条,而皇帝都是长于宫中女子之手,权柄基本上是必然下移到朝臣的手里边,头上缺乏足够的遏制,到时候各种利益集团横行,朝议的时候怕是狗脑子都打得出来,朋党更是必然出现的。

    可惜郭炜对此也寻不出太好的解决办法,眼下只有靠更忍心的太子教育来延缓这种发展趋势了……

    只是稍微走神了一下,郭炜轻咳一声插话了:“朕打算派兵进驻高丽北境,除了遏制辽国的野心之外,其实也是想同时遏制高丽的北进,所以派兵进驻肯定比在幽蓟地区集结大军要好。而要保证高丽北境的驻军火器接济不匮,在高丽西部取得一处军储之地是必须的,江华岛则是这种地方的首选。”

    王著诧异地一抬头:“遏制高丽的北进?”

    “正是!”郭炜自信地笑了笑,“当年大唐与新罗曾经就半岛之地立有界约,双方以浿水、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为界,南面归属新罗,北面则是大唐的安东都护府辖地,现今高丽的西京,其实就是当年大唐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平壤城。可惜立约不过数年,西边吐蕃为祸,安东都护领兵西调,东北乏人经营,嗣后渤海兴起、契丹作乱,东北州府相继内徙,海东已经数百年未慕华风……”

    这种自古以来的宣称,当然得有足够的依据,郭炜知道高丽人当着他的面不说,其实在国内以及和辽国、生女真交涉的时候却始终都以高句丽的继承人面目出现,这种传统可是一直延续到了后世的。为了这个,郭炜就特意调阅了历代的记载,明确了很多问题。

    当然,上古的箕子传说就不必提了,听说高丽人能够把他们的檀君和箕子两个明显冲突的传说融洽地合在一起,也算是能够让历史尊重高丽人的创举了。

    建立卫满朝鲜的卫满是燕国人,和半岛南部的那些三韩人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是很明确的,然而高丽人似乎对卫满也是追宗的,这个恐怕就和安南那些一心**的家伙们称高骈为“高王”一样,既是对北部中国遗民的安抚,也是为自己的领土野心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