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军事保护地?
“天助自助者?”
徐熙喃喃地重复了一声,声音很小,并不是在向郭炜发问,而是在问自己。
大周皇帝说的这个道理,作为置身于大国旁边跑都没法跑的一个小国,作为这个小国的大臣,徐熙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唐灭高句丽,与新罗分其地其民,半岛以南没有成为大唐的郡县,固然有大唐自身的原因,和新罗的努力自强也是分不开的。而唐室渐衰之后,整个辽海地区和半岛诸多势力蜂起,高丽太祖王建以高句丽遗民的身份在遗民聚居的松岳郡起兵自成一方势力,并且最终兼并新罗、后百济,却也并不是纯粹仰赖天时。
就算是中原汉人,在唐室衰微之后也曾经国势衰颓,竟然一度让契丹人打进了汴梁,若非汉家子弟不愿臣虏,纷纷起兵抗拒契丹,又有雄踞一方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独树一帜,说不定中原就像那渤海国一样了。
因此大周皇帝说的乃是正理,高丽想要抗拒辽国的讹诈,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上国用武力维护肯定是不行的,高丽还真是要在辽国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抵抗的意志和能力,如此配合着上国的各种姿态,才能遏制辽主的野心。
不过这个道理自己知道归知道,可不是此次外交的重点啊……国内从辽国的使者来了以后就一直在做着自助的努力,布置防线、操练军伍,国王和朝中的大将们都决心给辽军一点好看。但是高丽的军队毕竟多少年没有打过大仗了,辽军虽说近些年屡屡败于周军,可是对于周边的其他势力依然有横扫的能力,开京的君臣都是心中无底,否则也不会巴巴地跑来向上国求助了。
向上国求助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增加贡奉、出兵费、军粮……不过怎么算都比今后年年向辽国进贡粮食布帛和贡铜来得划算,也比开京以北彻底被辽军打烂来得划算。
上国就是这一点好,不会像契丹人那么贪残,贡奉的要求主要是礼仪性的,象征着高丽向大周臣服,却不是高丽给大周的税赋——即便是现在这个皇帝比较抠门,回赐的货品价值不会超过贡品,但也不是让高丽白送东西来的,大不了就当作官办的互市好了,高丽在其中并不吃亏。
识时务事大,自然是找这样的上国比较好,即便这一次必须要上国出兵才能解决,那么增加的贡奉、出兵费和军粮也肯定只是一次性的,而不会是像辽国那样需索无度。
更何况高丽需要的只是大周皇帝的一句保证,只要有了明确的出兵维护高丽的保证,王昭和徐熙都相信,辽国肯定就会缩回去的,这样高丽根本就不需要额外支付什么了。
然而眼前这个皇帝却不吃这一套,哭诉和吹捧都无效,反而是对方如此明确地点醒自己,也不怕高丽觉悟之后再不奉大周为天朝上国了。难道说要取得明确的出兵承诺,高丽必须先付出一点代价?冲着这个皇帝以往的抠门劲,还真是说不定。
“陛下,当道世禀正朔,践修职贡,安敢有二心交通外国?所以面对辽国的讹诈,当道已于国中厉兵秣马,辽国但有妄动,自当极力抗击。只是敝国着实兵微将寡,一旦两军交战,后果难言……唯有上国以大兵压境,向辽主申明敝国不二属之正理,方为弥兵安民之道。”
徐熙咬了咬牙,还是坚持着对郭炜提出了这个请求……或者说要求。他相信,只要大周真的在幽蓟地区集结军队,并且遣使据理责备辽主,辽国吃这一吓,没有两面作战的把握,又完全占不住理,最后也就不得不偃旗息鼓了,高丽这一次面临的危机就能够消弭于无形。当然,如果辽主被大周的使者斥责得恼羞成怒,或者集结到幽蓟地区的周军没有控制好局面,最终导致周、辽两军爆发冲突乃至引发一场大战,高丽的危机同样也能过去了。
郭炜皱了皱眉头:“朕当然不会允许辽国犯吾封臣,辽主的逾礼僭越之举,朕当然会遣使切责。不过周、辽两国息兵有时,边境互市正是热闹,此时骤然聚兵,徒然惊扰百姓商旅,而且空劳士卒、糜费粮饷,却并非眼下急需。有朕的明确态度,有高丽主臣的誓言抗拒,辽主真的还能肆意妄为?”
尽管心中比较欣赏徐熙,但是他的那种坚持还是让郭炜觉得有点厌烦,他不愿意打乱自己的整体战略部署,更不喜欢听别人的要求——哪怕是请求,这请求的语气态度太急切了,和要求也就差不多,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外人提出来的。
为了保证辽国不向高丽发起攻击,就在燕山以南大举增兵,消耗掉当地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军储,惊扰几个榷场的生意,还有可能引起税制改革试点地区的动荡,郭炜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且不说沿着燕山增兵必然会引起辽国的强烈反应,在双方相对增兵加强戒备之后,谁知道会不会爆发莫名其妙的冲突?这样的无预谋无准备之仗,郭炜才不想打呢。
如果是辽国暴起南侵,而且竟然瞒过了侦谍司,这样的战争郭炜接也就接了,不管怎么说运筹司那里总有大量的防御预案,而且辽国的背信弃义也方便国内统一认识进行动员,商户们也没啥好抱怨的。然而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主动权完全操在郭炜的手里边,那他就不能不慎重了。
“但是……”
徐熙还想再努力一下,尽管他从大周皇帝的话里面听出了一种坚定,心中已经意识到这样的争取多半无望。
“如果徐卿和高丽国王实在不能安心……”手指轻轻地叩了叩扶手,郭炜慢慢地说道,“朕可以直接派军队驻扎到辽国和高丽之间去,在那里竖起朕的旗帜来!那么辽国应当不会胆大包天攻击我军吧?只是两地大海阻隔,军器补给全要依靠船只,高丽方面恐怕要向朕提供当地的舆图和海图,而且我国海船不足,仅能保证军器补给而已,驻扎该地的军队粮饷都要靠高丽供应了。”
“天助自助者?”
徐熙喃喃地重复了一声,声音很小,并不是在向郭炜发问,而是在问自己。
大周皇帝说的这个道理,作为置身于大国旁边跑都没法跑的一个小国,作为这个小国的大臣,徐熙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唐灭高句丽,与新罗分其地其民,半岛以南没有成为大唐的郡县,固然有大唐自身的原因,和新罗的努力自强也是分不开的。而唐室渐衰之后,整个辽海地区和半岛诸多势力蜂起,高丽太祖王建以高句丽遗民的身份在遗民聚居的松岳郡起兵自成一方势力,并且最终兼并新罗、后百济,却也并不是纯粹仰赖天时。
就算是中原汉人,在唐室衰微之后也曾经国势衰颓,竟然一度让契丹人打进了汴梁,若非汉家子弟不愿臣虏,纷纷起兵抗拒契丹,又有雄踞一方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独树一帜,说不定中原就像那渤海国一样了。
因此大周皇帝说的乃是正理,高丽想要抗拒辽国的讹诈,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上国用武力维护肯定是不行的,高丽还真是要在辽国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抵抗的意志和能力,如此配合着上国的各种姿态,才能遏制辽主的野心。
不过这个道理自己知道归知道,可不是此次外交的重点啊……国内从辽国的使者来了以后就一直在做着自助的努力,布置防线、操练军伍,国王和朝中的大将们都决心给辽军一点好看。但是高丽的军队毕竟多少年没有打过大仗了,辽军虽说近些年屡屡败于周军,可是对于周边的其他势力依然有横扫的能力,开京的君臣都是心中无底,否则也不会巴巴地跑来向上国求助了。
向上国求助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增加贡奉、出兵费、军粮……不过怎么算都比今后年年向辽国进贡粮食布帛和贡铜来得划算,也比开京以北彻底被辽军打烂来得划算。
上国就是这一点好,不会像契丹人那么贪残,贡奉的要求主要是礼仪性的,象征着高丽向大周臣服,却不是高丽给大周的税赋——即便是现在这个皇帝比较抠门,回赐的货品价值不会超过贡品,但也不是让高丽白送东西来的,大不了就当作官办的互市好了,高丽在其中并不吃亏。
识时务事大,自然是找这样的上国比较好,即便这一次必须要上国出兵才能解决,那么增加的贡奉、出兵费和军粮也肯定只是一次性的,而不会是像辽国那样需索无度。
更何况高丽需要的只是大周皇帝的一句保证,只要有了明确的出兵维护高丽的保证,王昭和徐熙都相信,辽国肯定就会缩回去的,这样高丽根本就不需要额外支付什么了。
然而眼前这个皇帝却不吃这一套,哭诉和吹捧都无效,反而是对方如此明确地点醒自己,也不怕高丽觉悟之后再不奉大周为天朝上国了。难道说要取得明确的出兵承诺,高丽必须先付出一点代价?冲着这个皇帝以往的抠门劲,还真是说不定。
“陛下,当道世禀正朔,践修职贡,安敢有二心交通外国?所以面对辽国的讹诈,当道已于国中厉兵秣马,辽国但有妄动,自当极力抗击。只是敝国着实兵微将寡,一旦两军交战,后果难言……唯有上国以大兵压境,向辽主申明敝国不二属之正理,方为弥兵安民之道。”
徐熙咬了咬牙,还是坚持着对郭炜提出了这个请求……或者说要求。他相信,只要大周真的在幽蓟地区集结军队,并且遣使据理责备辽主,辽国吃这一吓,没有两面作战的把握,又完全占不住理,最后也就不得不偃旗息鼓了,高丽这一次面临的危机就能够消弭于无形。当然,如果辽主被大周的使者斥责得恼羞成怒,或者集结到幽蓟地区的周军没有控制好局面,最终导致周、辽两军爆发冲突乃至引发一场大战,高丽的危机同样也能过去了。
郭炜皱了皱眉头:“朕当然不会允许辽国犯吾封臣,辽主的逾礼僭越之举,朕当然会遣使切责。不过周、辽两国息兵有时,边境互市正是热闹,此时骤然聚兵,徒然惊扰百姓商旅,而且空劳士卒、糜费粮饷,却并非眼下急需。有朕的明确态度,有高丽主臣的誓言抗拒,辽主真的还能肆意妄为?”
尽管心中比较欣赏徐熙,但是他的那种坚持还是让郭炜觉得有点厌烦,他不愿意打乱自己的整体战略部署,更不喜欢听别人的要求——哪怕是请求,这请求的语气态度太急切了,和要求也就差不多,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外人提出来的。
为了保证辽国不向高丽发起攻击,就在燕山以南大举增兵,消耗掉当地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军储,惊扰几个榷场的生意,还有可能引起税制改革试点地区的动荡,郭炜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且不说沿着燕山增兵必然会引起辽国的强烈反应,在双方相对增兵加强戒备之后,谁知道会不会爆发莫名其妙的冲突?这样的无预谋无准备之仗,郭炜才不想打呢。
如果是辽国暴起南侵,而且竟然瞒过了侦谍司,这样的战争郭炜接也就接了,不管怎么说运筹司那里总有大量的防御预案,而且辽国的背信弃义也方便国内统一认识进行动员,商户们也没啥好抱怨的。然而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主动权完全操在郭炜的手里边,那他就不能不慎重了。
“但是……”
徐熙还想再努力一下,尽管他从大周皇帝的话里面听出了一种坚定,心中已经意识到这样的争取多半无望。
“如果徐卿和高丽国王实在不能安心……”手指轻轻地叩了叩扶手,郭炜慢慢地说道,“朕可以直接派军队驻扎到辽国和高丽之间去,在那里竖起朕的旗帜来!那么辽国应当不会胆大包天攻击我军吧?只是两地大海阻隔,军器补给全要依靠船只,高丽方面恐怕要向朕提供当地的舆图和海图,而且我国海船不足,仅能保证军器补给而已,驻扎该地的军队粮饷都要靠高丽供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