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浮桥保卫战

    采石镇,长江边上极其寻常的一个小镇,就座落于采石矶渡口旁边,是一个因渡口和馆驿的存在而兴起的小镇,民户稀疏,并没有什么过硬的防御设施,外围也就是一道丈许宽的浅壕与一堵高约一丈的土墙而已。

    既然有渡口和馆驿,采石镇的码头与仓库倒是一应俱全,馆驿也有马厩,只是在曹彬率军进驻小镇之前,这里的民户和驿馆的驿卒、马匹都已经跑了个一干二净,小镇是以空无一人的形式迎接的曹彬大军。

    虽然采石镇的人、马全部都跑空了,但是却并没有给周军带来什么不便。

    南唐本身并不产马,就连军队的战马都是大周回赐的,所以在驿馆里面服役的不过是几匹驽马而已,少这么几匹驽马对周军毫无影响,倒是腾空了的马厩正好可以给曹彬所部的斥候使用。

    空出来的驿馆与民居也全部驻扎了各种指挥所,整个采石镇完全变成了一座大军营,就连不必用于渡江的码头都派上了用场,从江陵府用船一路带过来的许多辎重都在此卸了下来,与曹彬所部同行了上千里的船队就要与他们分道扬镳了。

    从十一月十七日午后入住采石驿起,曹彬即安排组织人手架设浮桥、修葺仓库、建造营寨,并且对采石镇的城壕与土墙进行加固与扩建。

    围攻金陵之战,从采石矶浮桥开始架设的这一刻起,就算是正式启动了。虽然淮南地区为进攻南唐筹措的军资粮草早就在向和州集中,但是这些物资等到金陵围城军队需要的时候再经过浮桥南运总是不妥当的,所以在采石镇建立兵站势所必然,哪怕采石镇与和州相距也只有二十五里地。

    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王令岩督导江陵府和岳州水军在杨林渡和采石矶之间将浮桥搭建起来,而采石镇旁边的营寨与新建仓库也已经渐次落成,只有城壕与土墙的扩建整固工程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曹彬所部自峡口寨渡江以来,虽然连战连捷,但是终究已经辛劳了一个多月,而柴贵所部则差不多在和州休整了二十多天,是时候交换一下开路任务了。

    柴贵率昇州西南面行营主力于十一月二十一日由采石矶浮桥渡过长江,柴贵本人带着行营与前锋部队一起迅即攻下新林寨,与进驻白鹭洲的定远军遥相呼应,护住采石矶浮桥的东侧,全军则在采石镇的外围集结,等候辎重从和州转运南来。

    而曹彬则率部一边休整,一边继续加强采石镇的防务。或许等到留在和州的行营辎重全部过江之后,曹彬所部也会随同行营主力东向金陵,采石镇的防务工作将会移交给护驾的殿前军或者是淮南的州郡兵,不过此时还是他们当值,即便部队主要还是处在休整当中,那也丝毫轻忽不得。

    从十一月二十一日开始,采石矶浮桥上面连着三天都是过的行营大军,侍卫亲军、锦衣卫亲军、殿前军……步军火铳手的随行辎重、马军的马匹和随行草料、炮兵的炮车和随行弹药、各式各样的重型攻城器械……三天来在浮桥上川流不息。

    一直到了二十四日,采石矶浮桥上面的景象才为之一变,再不是那些神采奕奕的禁军儿郎,也不是从北向南的单向进军,而是一些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民夫和淮南的州郡兵,赶运着一长溜满载的大车浩浩荡荡地右行通过浮桥,然后再赶着空车从浮桥的东侧返回江北。

    此时地里面的农活早就告一段落了,淮南地区的农夫们大多进入了冬歇,对于官府在这时候征发他们过来担任随军转运的夫子,虽然他们还谈不上有多么兴高采烈的,不过按照天子这一次定下来的规矩,大伙儿赶大车都是按里程计酬的,在回乡之后就可以从官府那里领到皇庄出产的优质棉麦种子,所以这些民夫倒也没有什么抗拒的心理,更不必讲对南唐的所谓故国之情。

    至于那些从蜀军降卒转化而成的淮南州郡兵,第一次以大周禁军的辅助身份出征,看着那些剽悍劲旅此刻是自家人,而自己又不必亲临一线拚杀,只是在后方督运一下辎重就可以多少混一点功劳,一时间倒是有点与有荣焉的感觉了,对大周的认同感居然莫名其妙地高了一大截。

    就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面,采石镇原先渡口和馆驿的那些仓库就已经存满了军粮、马料、铠甲被服和火药、铳子等补给品,不过曹彬所部在这几天里面新造的仓库却还是空空如也,仍然需要民夫和州郡兵协力从和州将物资运上来填充进去。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唐军终于来了。

    虽然从李弘冀继位之后,南唐朝廷的运作比起李景时期就已经快上了许多,但是这一次出兵争夺采石矶仍然可以称得上雷厉风行。

    乙丑岁的十一月十八日,和州刺史卢绛逃到金陵,十一月二十一日,前出哨探周军军情的斥候回报,攻下和州的周军正在采石矶架设浮桥,当日李弘冀即在澄心堂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并且于即日做出了相关的决策。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弘冀任命天德军都指挥使慕容英武为采石方面陆路都统,神武都虞候申屠令坚为副都统,率领一万天德军、一万神武军和两万神卫军自陆路溯江而上,驰击采石矶渡口;任命镇海军节度副使陈德诚为采石方面水路都统,和州刺史卢绛为副都统,率领润州、金陵两地水军两万人自水路溯江而上,或者截断周军的浮桥,或者驰击周军的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