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王昭远的野望
谋划大事的永远不会只有主角一个人,主角也不能豁免被其他人谋划。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端看历史最终选择了哪一个。
西川成都府,领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知枢密院事王昭远的府邸,入朝奏事的山南西道节度判官张廷伟向孟昶报过了到,出宫之后转身就来到了这里,与他的主官王昭远在内室密议。
“兴元府和兴州那边到底如何?”
当初老宰相李昊向孟昶建议屈身以事周朝,主动向中原修贡,以谋求打消周军进取蜀地的意图,是王昭远坚持着阻止了这种做法,并且对三峡和米仓山的险要拍着胸脯作出了担保,这样的担保总是需要负起责任来的。
周军已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大动干戈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骤然发动,现在北面的形势一天紧似一天,周军一直在增强对蜀国兴元府和兴州一带的压力,王昭远不能不关心那边的形势变化。
更何况他领着的这个山南西道节度使一职,也就是该管着兴元府和兴州的,那边有事,王昭远总是要过问一下的。
“周人在凤州加紧囤积军资粮草,那个新任的凤州团练使兼缘边巡检壕砦桥道使张晖颇不服老,屡屡遣兵入境勘察桥道和沿途山寨,与兴元府和兴州的义军多有冲突,双方连日来均有死伤。”
张廷伟这个判官倒是挺称职的,将山南西道面临的军事压力一条条地娓娓道来:“周人还把凤州固镇建为雄胜军,派来了一个柴姓的军使和一个赵姓的监军,听闻那个名叫柴庭翰的军使乃是周主原先的家中人,又听闻那个柴庭翰只不过是降顺周朝的原契丹岐沟关使,莫衷一是。倒是那个姓赵的监军已经打探得确实了,他就是原周军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二弟,想当年周军取我秦、凤、阶、成四州,那一战中赵匡胤受命巡视前线,也是出力不小。”
“看此种情状……周人还当真是要对西川动兵了?”
王昭远在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却是隐含着兴奋之情,对于可能到来的两军交战,他非但没有忧心忡忡,反而是颇有些跃跃欲试。
张廷伟抬起眼皮瞭了一眼自己的主官,然后继续低眉顺眼地说道:“确实,此次周人在边境上的种种刺探举动,与当年取秦凤之后和李玉以二百人莽撞进兵时的虚张声势大为不同,不再是以制造声势威吓我军为目的,而是切切实实地在勘察进军的桥道路线,定然是在为今后的出兵铺路。”
“这些事情你都与陛下说过了没有?周人在那里磨刀霍霍,我军自然不能行若无事,剑门须得尽快增派戍卒,我这个山南西道节度使也不应该再是挂着虚名了!想我自幼饱读兵书,正要在周人身上一试兵略。”
王昭远说到兴奋处,不由得就是摩拳擦掌、两眼放光。想到届时自己领着两三万雕面恶少儿,破军杀敌,拒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反手攻入关中,那会是何等的热血澎湃!遥想当年声著蜀中的诸葛亮也不外如是。
见到王昭远如此兴奋,张廷伟面上微露尴尬之色,一时也不知道应当怎么接嘴唱和,在那里支吾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把王昭远的这几句自许给忽略掉。
“这些事情属下都与陛下说过了,只是增派戍卒还要枢相对陛下提起,若是由属下来说却是有些越权了……”
话才说到了一半,张廷伟又稍微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把该说的一段话趁着这个时机说出来:“枢相平素并无任何功勋业绩,而今位至枢密使,且兼领节镇,若是不自建立大功,又得骤领大军,却将何以塞时论?”
“哦?”王昭远目光一闪,脸色一沉,追问道:“你以为我该当如何立功?”
张廷伟这番话可真是说中了王昭远的心病。
王昭远自幼聪慧,作为孟昶的书童,孟昶读的经史诗赋文章很多,而他则是好读兵书,二三十年的兵书读下来,王昭远颇以方略自许,虽然很少明说出来,实际上却一直是以诸葛亮自况。
可惜他最大的弱项就是没有在自己最得意的领域里面实际建立过什么功勋,只是因为与孟昶关系亲近,这才迅速地升到了目前的高位。因此别说是一般的官员在背地里对他议论纷纷了,就连孟昶的母亲李太后都对王昭远多有贬抑。
谋划大事的永远不会只有主角一个人,主角也不能豁免被其他人谋划。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端看历史最终选择了哪一个。
西川成都府,领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知枢密院事王昭远的府邸,入朝奏事的山南西道节度判官张廷伟向孟昶报过了到,出宫之后转身就来到了这里,与他的主官王昭远在内室密议。
“兴元府和兴州那边到底如何?”
当初老宰相李昊向孟昶建议屈身以事周朝,主动向中原修贡,以谋求打消周军进取蜀地的意图,是王昭远坚持着阻止了这种做法,并且对三峡和米仓山的险要拍着胸脯作出了担保,这样的担保总是需要负起责任来的。
周军已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大动干戈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骤然发动,现在北面的形势一天紧似一天,周军一直在增强对蜀国兴元府和兴州一带的压力,王昭远不能不关心那边的形势变化。
更何况他领着的这个山南西道节度使一职,也就是该管着兴元府和兴州的,那边有事,王昭远总是要过问一下的。
“周人在凤州加紧囤积军资粮草,那个新任的凤州团练使兼缘边巡检壕砦桥道使张晖颇不服老,屡屡遣兵入境勘察桥道和沿途山寨,与兴元府和兴州的义军多有冲突,双方连日来均有死伤。”
张廷伟这个判官倒是挺称职的,将山南西道面临的军事压力一条条地娓娓道来:“周人还把凤州固镇建为雄胜军,派来了一个柴姓的军使和一个赵姓的监军,听闻那个名叫柴庭翰的军使乃是周主原先的家中人,又听闻那个柴庭翰只不过是降顺周朝的原契丹岐沟关使,莫衷一是。倒是那个姓赵的监军已经打探得确实了,他就是原周军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二弟,想当年周军取我秦、凤、阶、成四州,那一战中赵匡胤受命巡视前线,也是出力不小。”
“看此种情状……周人还当真是要对西川动兵了?”
王昭远在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却是隐含着兴奋之情,对于可能到来的两军交战,他非但没有忧心忡忡,反而是颇有些跃跃欲试。
张廷伟抬起眼皮瞭了一眼自己的主官,然后继续低眉顺眼地说道:“确实,此次周人在边境上的种种刺探举动,与当年取秦凤之后和李玉以二百人莽撞进兵时的虚张声势大为不同,不再是以制造声势威吓我军为目的,而是切切实实地在勘察进军的桥道路线,定然是在为今后的出兵铺路。”
“这些事情你都与陛下说过了没有?周人在那里磨刀霍霍,我军自然不能行若无事,剑门须得尽快增派戍卒,我这个山南西道节度使也不应该再是挂着虚名了!想我自幼饱读兵书,正要在周人身上一试兵略。”
王昭远说到兴奋处,不由得就是摩拳擦掌、两眼放光。想到届时自己领着两三万雕面恶少儿,破军杀敌,拒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反手攻入关中,那会是何等的热血澎湃!遥想当年声著蜀中的诸葛亮也不外如是。
见到王昭远如此兴奋,张廷伟面上微露尴尬之色,一时也不知道应当怎么接嘴唱和,在那里支吾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把王昭远的这几句自许给忽略掉。
“这些事情属下都与陛下说过了,只是增派戍卒还要枢相对陛下提起,若是由属下来说却是有些越权了……”
话才说到了一半,张廷伟又稍微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把该说的一段话趁着这个时机说出来:“枢相平素并无任何功勋业绩,而今位至枢密使,且兼领节镇,若是不自建立大功,又得骤领大军,却将何以塞时论?”
“哦?”王昭远目光一闪,脸色一沉,追问道:“你以为我该当如何立功?”
张廷伟这番话可真是说中了王昭远的心病。
王昭远自幼聪慧,作为孟昶的书童,孟昶读的经史诗赋文章很多,而他则是好读兵书,二三十年的兵书读下来,王昭远颇以方略自许,虽然很少明说出来,实际上却一直是以诸葛亮自况。
可惜他最大的弱项就是没有在自己最得意的领域里面实际建立过什么功勋,只是因为与孟昶关系亲近,这才迅速地升到了目前的高位。因此别说是一般的官员在背地里对他议论纷纷了,就连孟昶的母亲李太后都对王昭远多有贬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