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中原的势力,几乎都被忽必烈的南征而惊动。

    有稿城董文炳之弟,董文用、董文忠率四十六私兵投附。忽必烈委以粮草督办、赞襄军务之职。

    京兆鄠县人贺贲献出五千两银以资助大军,其子贺仁杰应召成为忽必烈宿卫。

    曲沃许国桢来投,被任命为随军医官。

    此外,还有蔚州赵秉温、泽州郑鼎、易州解诚、南阳姚天福、丰州谢仲温……

    以及来自西太行山的齐禄。

    六月,忽必烈大军自临洮誓师南下,开始了蒙古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远征。

    与此同时,蒙哥下令,旭兀兀率十万军,开始蒙古国的第三次西征。

    战争,在蒙古国相距万里的数个边境,全部打响了。

    战争的恐慌,开始随着蒙古人的铁蹄,席卷了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哪怕是乃马哥与海迷失执政的时期,蒙古国都未曾彻底停止过与宋国的战争。或是蒙古军队南渡淮水,或是宋国军队北上袭扰。双方保持着奇怪的默契,战争一直在延续,但是双方都控制着规模。

    似乎都在积蓄力量,以待下一场大战的爆发。

    察罕这一次的对宋之战,依然是在不紧不慢地进行中,显得很从容,但是没有任何的目标。

    谁都不知道,需要打成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样的战果。或者随时都会被叫停,或者就会莫明地成发展成为一场国战。

    西南的忽必烈,自进入松藩草地之后,麾下之兵就开始不断地减员。

    他们遭遇的不是敌人,没有敌人可以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草地与雪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

    夺命于无形的烂沼瘴气,随时准备塌陷的泥滩,逼仄而崎岖的山路,稀薄的空气,还有六月天依然弥漫的积雪。

    比人员损失更为惨重的,则是战马。这些原本可以在万里草原纵横的良马,到了这里,其生存能力甚至比不上一只蝼蚁。

    还好,这些死掉的马,给了忽必烈充足的口粮补足。

    还好,不断死去的士卒,使忽必烈大军大大地降低了补给的压力。

    与忽必烈的艰难相比,旭烈兀的西征却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