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着我之前给说过的。”

    “朕要得是如晒盐法一般,一条完整的分工流程。能够大规模生产。”

    遵化的铁,北京城的煤,再加上供应大明一百多万军队的武器,足够构成一个庞大的武器生产体系了。

    他想将晒盐法之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一来也是为了朝廷大战做准备。较高的武器生产体系,能压低朝廷的生存成本。

    如果刘定之真能做成的话。那么朱祁镇就准备将兵部兵器厂,乃至大明各级卫所打造兵器的权限给收缴上来。

    对卫所这种军事单位难以下手的原因,就是每一个卫所看似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独立的生产战斗单位,不管是粮食生产还是兵器打造,都可以做。

    这也是他削权计划的一部分。

    这一个计划也顺应很多将士之心的,各卫所打造的武器质量太差了。士卒都不想用,而且五花八门的打造单位,也造成了武器生产质量的参差不齐。

    下面已经怨声载道,当然了,九边京营这些一线部队感受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武器都是兵部与大内打造的。

    虽然在朱祁镇看来,兵部与大内造的兵器,质量也不太高的。

    但毕竟各级勋贵还掌实权,他们是要出兵打仗了,真要出了问题,你看成国公他们会不会大闹兵部大堂,将几个兵部官员的乌纱帽给摘了。

    以后就算军队不用了,百姓也可用,也可以销售海外。

    虽然大明民间冶铁业也很兴旺,不过铁价还是太高了。价钱降下来,才能惠及百姓。

    不过对于盐铁,其实朱祁镇并不看重,他真正看重的是农业,大明最大的税收来源就是农业,正统一朝农业的税收比例有所下降,不过依然很高。

    农业永远是大明的根本。

    更廉价的盐。减轻农民负担,更廉价的铁,可以减轻百姓铁制农具的负担,还能让大明进行更大规模的治理,比如水利工程、道路的修建。

    刘定之也知道这一件事关重大,更明白,朱祁镇从登基以来,除了麓川,便是瓦剌。

    任何事情凡是与瓦剌有关,朱祁镇都十分重视。

    在麓川就砸了数百万两白银,几十万大军,几十万民夫,几乎动用上百万的人力,对瓦剌怎能差了,甚至会更过。

    所以,他明白这一件事情做好了,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大好,是国家功臣,甚至可以提前进入部堂一级,成为国家功臣,而做不好。正不管他之前有多少功劳,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只是刘定之心中唯一有些不舒服的事情,那就是作为一个儒臣,一个状元。刘定之给自己的定位,可不是一直负责这些工匠的事务。而看样子,皇帝想将他一直按在这样的事务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