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
文成公主入藏,就这一个典故,怎么都洗不白大唐。甭管文成公主是不是李唐宗室,和亲这种事既然存在,就说明大唐几百年从未在西南有过建树。
“既然此两者皆无,一句远迈汉唐缘何说不得!”
言官来了斗志,亢奋的须发皆张,直视方孝孺,怒道。
“下官且再问方阁老,历朝历代,可有如我大明这般轻徭薄役,屡免粮税之国。”
轻徭薄役和田税,是衡量一个王朝是否爱民的重要指标,而很显然,在这两点上,太祖皇帝给朱允炆留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明初粮税有多低?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粮长制。
工部尚书严震直当年就是浙江大户,以富户身份任粮长,后得到举荐入朝为官。
何谓粮长制?
即地方各省府春收、秋收之后的押运损耗由粮长的家庭来补损。
比如省府的官员至南京领勘合(土地丈量的登记册)至地方丈量田亩,假设浙江一省田亩为八十万顷,即八千万亩田,以一亩地收粮两石记,即一亿六千万石粮食,国家按照二十税一或的标准征收,浙江应缴粮税八百万石。
但是呢,这种丈量的方式是粗糙的,也就是横直竖长的量法,边边角角自然会有缺失。而且很多农民的田产不足亩数,只有六亩四分田,那便只按照六亩地收粮来交税。x
等到浙江押粮入南京或者充官仓的时候,合计入库可能只有六七百万石,那么这一部分的亏损,就要由粮长来承担。
也就是所谓的‘劫富济贫’。
太祖皇帝是最最底层的出身,对于民间的疾苦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就跟胡惟庸合计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的制度出来。
很显然,这种制度是很不合理更是不合法的,是一种由朝廷出面的官方剥削富户的行为,对于天下各省府的富户是极其不公平的褫夺。但是却恰恰体现了太祖皇帝对基层贫农的爱民之心。
得益于这个制度,使得贫下中农可以活得很好,年年都有不少的存粮,即使遭遇到灾情也不用担心冻饿而亡。
而那些家中田亩数较大的地主却苦不堪言,当然他们还是捏着鼻子认下来了,因为不认的都被杀了。
不然朱允炆登基之后的那上百万亩皇产哪里来的?
省有粮长,府有粮长。
文成公主入藏,就这一个典故,怎么都洗不白大唐。甭管文成公主是不是李唐宗室,和亲这种事既然存在,就说明大唐几百年从未在西南有过建树。
“既然此两者皆无,一句远迈汉唐缘何说不得!”
言官来了斗志,亢奋的须发皆张,直视方孝孺,怒道。
“下官且再问方阁老,历朝历代,可有如我大明这般轻徭薄役,屡免粮税之国。”
轻徭薄役和田税,是衡量一个王朝是否爱民的重要指标,而很显然,在这两点上,太祖皇帝给朱允炆留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明初粮税有多低?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粮长制。
工部尚书严震直当年就是浙江大户,以富户身份任粮长,后得到举荐入朝为官。
何谓粮长制?
即地方各省府春收、秋收之后的押运损耗由粮长的家庭来补损。
比如省府的官员至南京领勘合(土地丈量的登记册)至地方丈量田亩,假设浙江一省田亩为八十万顷,即八千万亩田,以一亩地收粮两石记,即一亿六千万石粮食,国家按照二十税一或的标准征收,浙江应缴粮税八百万石。
但是呢,这种丈量的方式是粗糙的,也就是横直竖长的量法,边边角角自然会有缺失。而且很多农民的田产不足亩数,只有六亩四分田,那便只按照六亩地收粮来交税。x
等到浙江押粮入南京或者充官仓的时候,合计入库可能只有六七百万石,那么这一部分的亏损,就要由粮长来承担。
也就是所谓的‘劫富济贫’。
太祖皇帝是最最底层的出身,对于民间的疾苦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就跟胡惟庸合计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的制度出来。
很显然,这种制度是很不合理更是不合法的,是一种由朝廷出面的官方剥削富户的行为,对于天下各省府的富户是极其不公平的褫夺。但是却恰恰体现了太祖皇帝对基层贫农的爱民之心。
得益于这个制度,使得贫下中农可以活得很好,年年都有不少的存粮,即使遭遇到灾情也不用担心冻饿而亡。
而那些家中田亩数较大的地主却苦不堪言,当然他们还是捏着鼻子认下来了,因为不认的都被杀了。
不然朱允炆登基之后的那上百万亩皇产哪里来的?
省有粮长,府有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