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万唐军聚集在临桂州府,这声势不小,周围的部落想要反抗也得掂量掂量下自己的能力,有没能力和唐军打一仗。

    更何况李好一过来,二话不说就把几个大的部落干掉了,其他人早就没了反抗的资本。他们比起那几个不听话的大部落,战斗力差的太远了。

    “我就不用出面了,我给你一句准话,这边的部落以后必须服从岭南道的命令,加快跟汉人的融合进程。谁要是不服从,直接灭了。这事我给你撑腰,你放心的去做事情就好。”

    这边的刺史跟另外两府的刺史完全倒向李好不同,所以李好自然也不会对他太推心置腹。只不过这边的经济要发展,这边的日常管理都需要这个刺史,李好也没权利任免刺史,所以李好还需要这边的刺史不给自己添乱。

    不过郑刺史下面的那些官员,岭南道的大部分小官员的任免,这个李好有一定的权力参考。他还是跟广州府那边一样,把自己的学生安插进去,以便李好自己能清楚的掌握这边的情况。

    当然,也是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前程,只要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表现不错,他们就有机会继续往上升。往后或者进入大唐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下官便放手去做了。”从李好这边得到肯定回复后,郑刺史就退了。李好对自己并不怎么亲近,这个郑刺史也清楚。但是他不敢妄动,也不会轻易的跟李好关系太好。李好掌握着兵权,这样的人靠太近并没什么好处。

    这些年的浮沉让郑刺史小心了很多,他不是不想靠近李好走,而是因为李好太年轻了,而且根基也浅。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算计,郑刺史怕自己跟李好走的太近,最后受牵连了。

    泉州府和广州府的刺史是没得选择,李好过去的时候正是那两个地方最动乱的时候。他们只有靠着李好平复境内,然后再慢慢捞些功劳,所以就算李好的资本不是很好,他们也只能选择李好。

    郑刺史就不用,这边的蛮族部落虽然有点不怎么听话,但是整个临桂这边并没什么叛乱。加上这些年临桂的发展也不错,所以他的地位并不尴尬,也不用担心会降职,熬过一段时间就有调回去的希望。

    “老师,这桂林米粉其实跟潭州那边的米粉也差不多,只不过汤料和口味不同而已,是吧?”郑刺史离开后,李好自己又琢磨着吃的东西去了。

    对于李好的行为,冯二郎现在已经极度无语,他甚至有点怀疑,李好其实更是一个厨师,而不是什么大军的将军。这不,他和李好的学生进来的时候,李好正在琢磨着怎么做桂林米粉吃了。

    虽然这边到处都能看到桂林米粉,可是这位将军说别人的不好吃,得自己亲自动手来搞些吃。而他之前给别人整的富川角饺,现在已经成为这边的一道很火的小吃,还有了一个拉风的名字——将军饺。

    李好对此一点追究的想法都没,甚至还有点欣赏那个小吃店的老板,竟然现在就会用自己的名号来给他们小店打广告了,够灵活,特意还给那位店老板送了一副自己题名的店名过去。

    李好的学生对于李好做的这些一点惊讶都没,反而还先和李好聊起了做米粉的事情。他是从潭州的岳麓书院毕业后抽调过来实习,那边的鱼粉也好,手工粉也好,可没少吃过。

    加上李好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去做,去体会,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的说法。所以这些人对于吃什么的,都会自己做,对于这些事情也不抵制。

    两边的米粉都是用大米制作出来,都有白、嫩、爽、香的特点,制作工艺都源于传统,优于传统。都以独创的米粉香滑、卤水香浓、佐料丰富等优势,这也是桂林米粉潭州那边的米粉所要具备的独特口感优势。

    “呵呵,都是用大米制作而成,两者自然差不多。不过因为两边的地方不同,口味也会略有不同,侧重方向以及用的配料也略有不同。毕竟两边离的太远,生活习性不一样。”

    李好听后笑了笑,都是以大米为只要粮食的地方,一些东西自然会有差不多的地方,只不过生活习性会有小小的区别。他现在做的这道跟以前的就略有分别,李好做的是卤菜粉,这种做法在潭州那边并不多见。

    卤菜粉是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却没什么汤,这也叫干捞粉。

    当然桂林米粉中肯定也有汤粉,比如三鲜粉,猪牛杂粉。这种汤粉跟潭州那边的汤粉差不多,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胡椒、麻油等调料便可,这种米粉味道也十分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