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虹得圣赞宝钗定亲(1/3)
薛虹可不知道自己一个丰收的消息竟在京城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更不知甄家竟被他一个打脸刺激的起了其他想法,他如今正忙着与当地的商户对当地的中药及其他农作物,跟外地的商户进行商谈,争取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合作意向。
柳淑妃被晋封为贵妃的消息传来时,薛虹还正在帮着商户制定协议,与柳淑妃晋封的消息一起来的,还有圣上亲笔题的一副字:国之栋梁!
东省地区向来只接收过罪犯,何时听说过褒奖?虽然这是给薛虹的,但薛虹是他们的县太爷,所以也是与有荣焉不是?
当地商户也顾不得商谈了,拥着薛虹要去陪他一起接旨,就连外地那些客商也好奇不已:别说东省地区,就是他们也没见过圣旨啊,更别说还有圣上的亲笔题字了!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接了圣旨,又帮着薛虹安顿好宫里来人,这才纷纷围在供奉的圣旨边上看稀罕。
外地人大多对东省地区都存有偏见,认为他们这里是罪犯聚集之地,肯定是穷山恶水加刁民。包括这些外地的商户虽然过来考察商谈了,但固有的印象还是根深蒂固的,心里也一直有些犹豫和不安,可此时看着面前的圣旨以及头上陛下褒奖的题字,他们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薛虹出来后也感觉到了这些商人的前后变化,起初有些不明白,可当他看到他们望着圣旨和题字时,那敬畏、尊崇的目光才恍然大悟。心里不禁摇了摇头,虽说如今的圣上很是昏庸,但这个时代人们对皇权的敬畏还是刻在骨子里的,这让薛虹一个现代人很是难以理解。
不过,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这些商户,薛虹还是挺满意的:看来圣上也不是一无是处嘛,本来他还以为跟这些商户有的磨呢!
本地一个商家转过头问薛虹:“大人,您的妹妹既然是娘娘,怎么您还被放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了呢?”
薛虹脸色有些尴尬,总不能说他被甄家算计了吧?那也太没面子了。
其他人忙暗中戳了戳那个商人:看他们家县太爷这么纯良、诚挚的一个人,肯定着了那些坏人的道了!
大家怕薛虹想起往事难过,忙替他回答:“那还用说,肯定是大人看咱们过的太苦了,所以专门过来帮助咱们的!”
不管是不是这样,薛虹为他们所做的付出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家也都记在心里。薛虹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心里有些感动,又觉得自己这一年的辛苦当真值了!
金川县的丰收刺激了其他县里的百姓,眼看自己啃着树皮他们却吃着大米,这些从出生就没吃过饱饭的人眼睛都红了,幸而知府宣布了明年全东省地区皆开始种新粮,这才安抚下来大家的情绪。
圣上的赐字让其他地方的商人对金川县发出的合作意向多了丝心动,东省地区向来出好药和皮子,特别是人参、貂皮等,很受世家欢迎,只是往年因对这边得偏见,让很多商人望而生畏,如今有了圣上的嘉奖,况且薛虹为了保证当地的经济发展,不仅制定了商业税,同时联合当地驻军对行商的安全、价钱等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不仅约束当地人,同时也约束外地商人。越是这样,反而越让很多外地商家对这里有了些信任和认可。
收来的商业税薛虹分做三部分,一部分用来给当地驻军做保护费,那些商人出行,一进入金川县,就等于进入保护范围,所有抢劫、偷盗等等,薛虹都交给了当地驻军进行剿灭和清除,不能让人光出力不给人出钱,这毕竟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的,因此,每年的商业税就包含了商户的“保护费”;而第二部分则是用于县衙开销,朝廷向来不怎么给这里拨款,与其把银子交上去再千方百计的跟他们要,或许还要不回来,干脆直接分化出来,大家都省事;第三部分则是交给国库,当作当地税收。
不过今年的商业税薛虹并没有上交,在现代有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更何况这东省地区,道路更是烂的薛虹都忍无可忍,更不用说那些被他们请过来合作考察的商人了,即便有了好药材和粮食等,也要运的出去才行!
趁着十月秋收后农闲时分,天还没到最冷的时候,薛虹就开始组织百姓进行修路,每户根据人口情况分布一段,又安排了些人上山采石,终于赶在土地冻严实之前把路修出来了。
等到一开春,薛虹安排好县衙的事,就开始帮着知府组织整个东省地区的百姓进行翻地,又根据下属的每个县不同,种植不同的药材之类,同时,他之前定制的商业税法等也给了知府一份,让他在整个东省地区实行开来。这种事情不能光在一个县实施,若是其他地方穷倒也罢了,可如今既然要让他帮着发展,就必须按照他的规矩来,否则反而会让金川县的商户出现不平衡心里,拖累自己的发展速度。
知府如今对于薛虹提出的方案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薛虹也不拿大,仔细跟他解释过原因,又事事征求他的意见,对知府该有的尊重一点不会差,因此知府对薛虹是越来越满意;就连当地的驻军都因为薛虹帮他们增加创收,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了不少,因而对薛虹很是感激。两边不可避免的在给京城的折子里夸了薛虹不少好话,倒让圣上将之前对薛虹的偏见逐渐消失殆尽了。
这边帮其他地方发展,薛虹也没忘记自己的地盘,待到金川县一切步入正轨后,薛虹又开始根据现代学到的东西打造其他特色。
柳淑妃被晋封为贵妃的消息传来时,薛虹还正在帮着商户制定协议,与柳淑妃晋封的消息一起来的,还有圣上亲笔题的一副字:国之栋梁!
东省地区向来只接收过罪犯,何时听说过褒奖?虽然这是给薛虹的,但薛虹是他们的县太爷,所以也是与有荣焉不是?
当地商户也顾不得商谈了,拥着薛虹要去陪他一起接旨,就连外地那些客商也好奇不已:别说东省地区,就是他们也没见过圣旨啊,更别说还有圣上的亲笔题字了!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接了圣旨,又帮着薛虹安顿好宫里来人,这才纷纷围在供奉的圣旨边上看稀罕。
外地人大多对东省地区都存有偏见,认为他们这里是罪犯聚集之地,肯定是穷山恶水加刁民。包括这些外地的商户虽然过来考察商谈了,但固有的印象还是根深蒂固的,心里也一直有些犹豫和不安,可此时看着面前的圣旨以及头上陛下褒奖的题字,他们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薛虹出来后也感觉到了这些商人的前后变化,起初有些不明白,可当他看到他们望着圣旨和题字时,那敬畏、尊崇的目光才恍然大悟。心里不禁摇了摇头,虽说如今的圣上很是昏庸,但这个时代人们对皇权的敬畏还是刻在骨子里的,这让薛虹一个现代人很是难以理解。
不过,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这些商户,薛虹还是挺满意的:看来圣上也不是一无是处嘛,本来他还以为跟这些商户有的磨呢!
本地一个商家转过头问薛虹:“大人,您的妹妹既然是娘娘,怎么您还被放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了呢?”
薛虹脸色有些尴尬,总不能说他被甄家算计了吧?那也太没面子了。
其他人忙暗中戳了戳那个商人:看他们家县太爷这么纯良、诚挚的一个人,肯定着了那些坏人的道了!
大家怕薛虹想起往事难过,忙替他回答:“那还用说,肯定是大人看咱们过的太苦了,所以专门过来帮助咱们的!”
不管是不是这样,薛虹为他们所做的付出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家也都记在心里。薛虹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心里有些感动,又觉得自己这一年的辛苦当真值了!
金川县的丰收刺激了其他县里的百姓,眼看自己啃着树皮他们却吃着大米,这些从出生就没吃过饱饭的人眼睛都红了,幸而知府宣布了明年全东省地区皆开始种新粮,这才安抚下来大家的情绪。
圣上的赐字让其他地方的商人对金川县发出的合作意向多了丝心动,东省地区向来出好药和皮子,特别是人参、貂皮等,很受世家欢迎,只是往年因对这边得偏见,让很多商人望而生畏,如今有了圣上的嘉奖,况且薛虹为了保证当地的经济发展,不仅制定了商业税,同时联合当地驻军对行商的安全、价钱等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不仅约束当地人,同时也约束外地商人。越是这样,反而越让很多外地商家对这里有了些信任和认可。
收来的商业税薛虹分做三部分,一部分用来给当地驻军做保护费,那些商人出行,一进入金川县,就等于进入保护范围,所有抢劫、偷盗等等,薛虹都交给了当地驻军进行剿灭和清除,不能让人光出力不给人出钱,这毕竟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的,因此,每年的商业税就包含了商户的“保护费”;而第二部分则是用于县衙开销,朝廷向来不怎么给这里拨款,与其把银子交上去再千方百计的跟他们要,或许还要不回来,干脆直接分化出来,大家都省事;第三部分则是交给国库,当作当地税收。
不过今年的商业税薛虹并没有上交,在现代有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更何况这东省地区,道路更是烂的薛虹都忍无可忍,更不用说那些被他们请过来合作考察的商人了,即便有了好药材和粮食等,也要运的出去才行!
趁着十月秋收后农闲时分,天还没到最冷的时候,薛虹就开始组织百姓进行修路,每户根据人口情况分布一段,又安排了些人上山采石,终于赶在土地冻严实之前把路修出来了。
等到一开春,薛虹安排好县衙的事,就开始帮着知府组织整个东省地区的百姓进行翻地,又根据下属的每个县不同,种植不同的药材之类,同时,他之前定制的商业税法等也给了知府一份,让他在整个东省地区实行开来。这种事情不能光在一个县实施,若是其他地方穷倒也罢了,可如今既然要让他帮着发展,就必须按照他的规矩来,否则反而会让金川县的商户出现不平衡心里,拖累自己的发展速度。
知府如今对于薛虹提出的方案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薛虹也不拿大,仔细跟他解释过原因,又事事征求他的意见,对知府该有的尊重一点不会差,因此知府对薛虹是越来越满意;就连当地的驻军都因为薛虹帮他们增加创收,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了不少,因而对薛虹很是感激。两边不可避免的在给京城的折子里夸了薛虹不少好话,倒让圣上将之前对薛虹的偏见逐渐消失殆尽了。
这边帮其他地方发展,薛虹也没忘记自己的地盘,待到金川县一切步入正轨后,薛虹又开始根据现代学到的东西打造其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