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五年五月底,大宋帝国皇帝和金河帝国皇帝正式签署了《临安协定》,两国第一次展开了全面的合作。√在政治领域里,大宋帝国宣布在九个沿海港口城市试行新特区,并在特区范围里开始实行新的法律。这些城市不再设立官府,而是由中央政府任命一名市长,一名**官,再由市长牵头,在当地挑选本地人担任市政府官职,并成立一个叫做咨政议会的机构。
咨政会议初步先设立十人,负责审核市政府的预算和颁布的政令,如果达不到七成人数同意,预算和政令就不得通过。第一任议会议员先由市长和**官在当地按照不同行业、不同族群分别挑选任命,任期两年。两年之后改由当地各行业协会自由提名,再由全体市民共同投票决定,同时把咨政议会的人数提高到五十人。议员的任命和撤换、罢免不归市政府管辖,只能有议会本身做出决定。
除了这九个城市之外,其余的各州、各路还沿用以前的大宋律,只是把各州府、各路的军权全部收归中央政府,并在各地政府中加入了一个叫做军代表的副长官,由他来代表中央政府在各地政府中管理当地驻军,并和当地政府协调军政关系。
同时大宋新朝廷的军队数量开始急剧压缩,6军只保留了全部新军和部分禁军,最终数量大概在十万人左右,其中骑兵数量七万,步兵数量三万。这些军队绝大多数都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内6地区,少量北上去了黄河以南的几座城市里驻扎,主要是保护这些城市之间的交通通畅。
原本的大宋水师也被压缩到了一万人的规模,战舰从八百多艘急剧降低到二百多艘,大部分都是内河巡逻船和沿海巡逻船,只用于保障内河港口和沿海港口的安全。真正能用于远海作战的只有五十多艘战舰,其中还包括洪涛带来的二十一艘弗吉尼亚级。
至于说那些属于大宋水师编制的造船匠户基本都被裁撤干净了,一部分熟练的工匠暂时由朝廷供养,其它的自谋出路。这些人不用愁会没活儿干饿肚子,甚至很多人连船厂都不用离开,因为百分之八十的水师造船厂也被裁撤了,一部分出售给了当地的私人改为民用,一部分干脆就废弃了。那些私人购买的造船厂和作坊里需要大量船匠,老师傅小学徒都要。
现在的大宋帝国把冗兵、冗官问题全解决了,但是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国防能力非常弱,不光沿海地区军事力量很弱,黄河以北甚至连一支大规模的朝廷军队都没有,完全不设防。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也不然。虽然说大宋帝国自己的军队数量少了,但它的防御力量不降反升,因为在大宋帝国与金河帝国的协定里明确规定,金河帝国有两支舰队将常驻在大宋。南海舰队以珠江口外的香港岛为基地,北海舰队以登州港为基地。另外金河帝国还将派遣两万帝国6军驻扎在永济渠沿岸、天津港、平洲、兴庆府、宣化府一带,帮助大宋帝国在北方筑起一条比较松散的防线。
这条防线并不是防备蒙古人和其它游牧民族的,而是在震慑当地的北方豪族,让他们先老实几年,别没事到处生事儿,也别明目张胆的继续和北方游牧民族勾勾搭搭。
洪涛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还是手里的人不够。可用之人不够,需要解决的事情又太多,到处都是窟窿、到处都需要加强。如果自己真的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那就永远也不可能改变大宋什么,它会用自身强大的惯性把自己拖累、拖垮、拖死。
现在洪涛的改造重点在长江以南地区,这里集中了大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百分百的精华,绝不容有失。九个特区只是洪涛投石问路的虚招儿,和金河帝国法律极其相似的法律在这里群众基础比较强,不会受到全方位的抵触。只要这些地方能成功转型,通过它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特区就能很快扩大好几倍。而且通过这两年时间,洪涛能用特区培养出来一大批军政人才,他们就是未来自己向内6地区下手的急先锋。用大宋人治大宋人,这很符合洪涛的理念。
后世曾经有过成功的例子,被总结为农村包围城市。洪涛不打算照搬过来,因为那个方法不适合自己这个相对于大宋来说的外国人。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用沿海包围内6、从南往北逐步改革更合适一些。
不过这里有个地方比较特殊,那就是天津和平州。
天津港在北方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既盯住了燕山以北的蒙古人、扼守永济渠北端,又是以后北进和建造北京城的物资集结港。
平州是哪儿呢?这是一个北宋府治,它当时属于燕山府路,后来被辽人、金人、蒙古人分别占据过,是一个位于渤海湾北岸、连通东西走廊的军事重镇,大概位置就在后世河北省的卢龙县以西、滦河东岸。
早在今年三月份,天津港还没完全建好的时候,一支四五百人的军队就顺着滦河逆流而上来到了这座小城,驻扎在距平州城南几公里外的滦河西岸高地上。这些人很奇怪,平时也没看见他们布防,而是时不时的进城下乡到处乱转,和当地百姓打听附近哪儿有铁矿和煤矿。
这支军队来自金河帝国,其中还有几支探矿队,他们是根据帝国政府与洪涛达成的援造协议,专程来此给铁矿、煤矿、炼钢厂做前期勘探的。如果能在附近找到合适的铁矿和煤矿,那洪涛用一艘战舰换来的炼钢厂就要在这附近选址开建了。到时候这里会比天津港还热闹,因为洪皇帝非常着急,为了能让这里尽快投入使用,已经准备了十万裁撤军队当做工程兵。
要不说南方的海商都迷信和洪涛一起合作做生意一定能赚钱呢,这支探矿队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确定了这片丘陵地区存在铁矿和煤矿,还是大型的、半露天的、开采难度很低、运输起来很方便那种。至于说这位老皇帝为什么从来没到过这里,却能对当地的物产如此明白,谁也猜不透,大家只能再次把洪涛归于半神的范畴里。只是这次神职稍微改动了改动,从财神爷变成了土地公公。
六月初的时候,滦河就成了渤海湾里最繁忙的一条河,上百艘内河平地沙船被皇家海军的武装货船从南方拉了过来,一船一船穿着土黄色号坎的工程兵被从大海船上卸下来,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大堆大堆的水泥、钢材。
这些人和货物一起被沙船沿着滦河运到了预先选好的岸边,然后一座新的港口就在平州城西南方的滦河边建了起来,再然后一条简易硬化公路以这座被洪涛命名为唐山港的小港口开始向西延伸,二十公里之后又分出一条支叉向正北钻进了山区。
后世的唐山市并不在滦河边,它应该更靠西几十公里,这一点洪涛清楚。不过他才不管位置准不准呢,他只需要让地名能被自己的记忆接受、一说地名马上能想起这个地方大概在哪儿就够了。
咨政会议初步先设立十人,负责审核市政府的预算和颁布的政令,如果达不到七成人数同意,预算和政令就不得通过。第一任议会议员先由市长和**官在当地按照不同行业、不同族群分别挑选任命,任期两年。两年之后改由当地各行业协会自由提名,再由全体市民共同投票决定,同时把咨政议会的人数提高到五十人。议员的任命和撤换、罢免不归市政府管辖,只能有议会本身做出决定。
除了这九个城市之外,其余的各州、各路还沿用以前的大宋律,只是把各州府、各路的军权全部收归中央政府,并在各地政府中加入了一个叫做军代表的副长官,由他来代表中央政府在各地政府中管理当地驻军,并和当地政府协调军政关系。
同时大宋新朝廷的军队数量开始急剧压缩,6军只保留了全部新军和部分禁军,最终数量大概在十万人左右,其中骑兵数量七万,步兵数量三万。这些军队绝大多数都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内6地区,少量北上去了黄河以南的几座城市里驻扎,主要是保护这些城市之间的交通通畅。
原本的大宋水师也被压缩到了一万人的规模,战舰从八百多艘急剧降低到二百多艘,大部分都是内河巡逻船和沿海巡逻船,只用于保障内河港口和沿海港口的安全。真正能用于远海作战的只有五十多艘战舰,其中还包括洪涛带来的二十一艘弗吉尼亚级。
至于说那些属于大宋水师编制的造船匠户基本都被裁撤干净了,一部分熟练的工匠暂时由朝廷供养,其它的自谋出路。这些人不用愁会没活儿干饿肚子,甚至很多人连船厂都不用离开,因为百分之八十的水师造船厂也被裁撤了,一部分出售给了当地的私人改为民用,一部分干脆就废弃了。那些私人购买的造船厂和作坊里需要大量船匠,老师傅小学徒都要。
现在的大宋帝国把冗兵、冗官问题全解决了,但是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国防能力非常弱,不光沿海地区军事力量很弱,黄河以北甚至连一支大规模的朝廷军队都没有,完全不设防。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也不然。虽然说大宋帝国自己的军队数量少了,但它的防御力量不降反升,因为在大宋帝国与金河帝国的协定里明确规定,金河帝国有两支舰队将常驻在大宋。南海舰队以珠江口外的香港岛为基地,北海舰队以登州港为基地。另外金河帝国还将派遣两万帝国6军驻扎在永济渠沿岸、天津港、平洲、兴庆府、宣化府一带,帮助大宋帝国在北方筑起一条比较松散的防线。
这条防线并不是防备蒙古人和其它游牧民族的,而是在震慑当地的北方豪族,让他们先老实几年,别没事到处生事儿,也别明目张胆的继续和北方游牧民族勾勾搭搭。
洪涛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还是手里的人不够。可用之人不够,需要解决的事情又太多,到处都是窟窿、到处都需要加强。如果自己真的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那就永远也不可能改变大宋什么,它会用自身强大的惯性把自己拖累、拖垮、拖死。
现在洪涛的改造重点在长江以南地区,这里集中了大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百分百的精华,绝不容有失。九个特区只是洪涛投石问路的虚招儿,和金河帝国法律极其相似的法律在这里群众基础比较强,不会受到全方位的抵触。只要这些地方能成功转型,通过它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特区就能很快扩大好几倍。而且通过这两年时间,洪涛能用特区培养出来一大批军政人才,他们就是未来自己向内6地区下手的急先锋。用大宋人治大宋人,这很符合洪涛的理念。
后世曾经有过成功的例子,被总结为农村包围城市。洪涛不打算照搬过来,因为那个方法不适合自己这个相对于大宋来说的外国人。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用沿海包围内6、从南往北逐步改革更合适一些。
不过这里有个地方比较特殊,那就是天津和平州。
天津港在北方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既盯住了燕山以北的蒙古人、扼守永济渠北端,又是以后北进和建造北京城的物资集结港。
平州是哪儿呢?这是一个北宋府治,它当时属于燕山府路,后来被辽人、金人、蒙古人分别占据过,是一个位于渤海湾北岸、连通东西走廊的军事重镇,大概位置就在后世河北省的卢龙县以西、滦河东岸。
早在今年三月份,天津港还没完全建好的时候,一支四五百人的军队就顺着滦河逆流而上来到了这座小城,驻扎在距平州城南几公里外的滦河西岸高地上。这些人很奇怪,平时也没看见他们布防,而是时不时的进城下乡到处乱转,和当地百姓打听附近哪儿有铁矿和煤矿。
这支军队来自金河帝国,其中还有几支探矿队,他们是根据帝国政府与洪涛达成的援造协议,专程来此给铁矿、煤矿、炼钢厂做前期勘探的。如果能在附近找到合适的铁矿和煤矿,那洪涛用一艘战舰换来的炼钢厂就要在这附近选址开建了。到时候这里会比天津港还热闹,因为洪皇帝非常着急,为了能让这里尽快投入使用,已经准备了十万裁撤军队当做工程兵。
要不说南方的海商都迷信和洪涛一起合作做生意一定能赚钱呢,这支探矿队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确定了这片丘陵地区存在铁矿和煤矿,还是大型的、半露天的、开采难度很低、运输起来很方便那种。至于说这位老皇帝为什么从来没到过这里,却能对当地的物产如此明白,谁也猜不透,大家只能再次把洪涛归于半神的范畴里。只是这次神职稍微改动了改动,从财神爷变成了土地公公。
六月初的时候,滦河就成了渤海湾里最繁忙的一条河,上百艘内河平地沙船被皇家海军的武装货船从南方拉了过来,一船一船穿着土黄色号坎的工程兵被从大海船上卸下来,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大堆大堆的水泥、钢材。
这些人和货物一起被沙船沿着滦河运到了预先选好的岸边,然后一座新的港口就在平州城西南方的滦河边建了起来,再然后一条简易硬化公路以这座被洪涛命名为唐山港的小港口开始向西延伸,二十公里之后又分出一条支叉向正北钻进了山区。
后世的唐山市并不在滦河边,它应该更靠西几十公里,这一点洪涛清楚。不过他才不管位置准不准呢,他只需要让地名能被自己的记忆接受、一说地名马上能想起这个地方大概在哪儿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