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就有一副好样貌,面若冠玉,眉眼灵动,朱唇玉骨,乌缎般的长发垂落在颈肩,无论多讨厌他的人,对着他的脸也说不出一个丑字。

    路上,纪父将改过的诗文递给他,让他背熟。

    他对作诗一窍不通,堆了几句酸文假醋、无病呻吟的词句,与其说是纪父帮他改动,不如说是回炉重造。

    改过的诗文里面还引用了这个时代的典故,原身也是个不爱念书的,他看完后一知半解。

    但他选择无条件信任老爹的才华,毕竟可是从科举独木桥上过来的,绝对没问题。

    等到了宫门口,外面已经停了许多车马,两人下车后,纪父与同僚问了声好,便一起等在门前。

    纪望舒环视一番,果然见到许多官员带了家中子弟一起来。

    有的一看就是精心准备,衣服颜色鲜亮,精神焕发,比如他自己。

    有的则穿着低调,显然不想惹人注意,比如穿着一身乌鸦色,远远朝他打招呼的林方。

    不一会儿,有内侍从宫内行出,将他们带到嘉德殿中。

    殿内亭台楼阁,巍峨雄伟,廊下亭内都布置了位次,面向庭中。

    最靠近主座的是各位皇子,再往后是丞相,之后就是三省六部了。

    纪父的座次算是比较靠前,而纪望舒的位置就在他身后,配一张小桌。

    落座之后纪望舒的目光便四处搜寻,最终落在一个少年身上。

    少年身材纤细,面容清秀,一身月白色衣衫,看起来温和无害。

    按照位次推断,他应该就是礼部左侍郎之子于阳。

    纪望舒看了两眼便收回视线,心里思忖,为何丹宣帝会在这么多人里选中他呢?

    明面上礼部侍郎属于中立派,实际暗投太子门下。

    从目前朝堂形势看,最有望那个位置的,要属太子和肃王,至于男主宁王,这会还在韬光养晦。

    丹宣帝不会选择太子和肃王的拥趸,门第太低的也排除在外,人也不能太磕碜,纵观场内,人虽然多,但符合以上条件的不过两掌之数。

    书里对明珠宴的场景没有具体描写,只提了一句,于阳文采斐然,规矩知礼,性格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