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帝提意见进言,是叶治这个殿中侍御史的本职工作。

    有台谏的言官来找叶治,让叶治一起联名给赵构上书,叶治打心里不赞同屈辱的议和,所以毫不犹豫地签上了大名,这也算是他履新台谏后的第一枪。

    其实叶治清楚,议不议和全然在赵构,赵构要是铁了心,意见再大再多也然并卵。

    而且别的不论,单从效果上看,议和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在他看来,无论战也好和也罢,只要能换来长久的安定,让老百姓多过几天安生日子就行。

    澶渊之盟给契丹人送钱送粮,换来了上百年的安宁。

    还有汉代的和亲,什么昭君出塞皇帝嫁女,面子上虽然有些挂不住,但没办法,实力不如人只能吃点亏,但换来的安定却是实实在在。

    如果真的觉得受不了,那就像汉武帝一样,等自己腰板硬了,再把场子找回来就是。

    更何况皇帝也是人,也是爹生娘养的,人家委曲求全要把亲妈接回来,尽尽孝道,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不过屈辱还真就是屈辱,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作啥事都没有。

    人要有傲骨,国家更是如此,特别是对巍巍中华来说,民族骨子里的那股气和血性是千万不能丢的。

    ……

    “金使都安顿好了?”

    “启禀陛下,都已经安排妥当。”秦桧毕恭毕敬地回答道:“乌陵阿思谋问何时可安排朝见陛下。”

    “嗯,不急。”赵构思索了片刻说道:“此番金使南来,还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还是你们几个宰执先见一见,议一议。”

    “臣等遵旨。”

    赵鼎、秦桧、刘大中等人告退后,回到了都堂,差人去驿馆请乌陵阿思谋来议事。

    没想到乌陵思谋摆谱,不愿意到都堂来,反而让赵鼎等人去驿馆商议。

    “赵相,既然金使坚持,那就我们亲自跑一趟吧。”秦桧是最急迫的一个。

    “不可。”赵鼎断然拒绝道:“乌陵阿思谋是何等身份,我们堂堂一国宰执要去驿馆见他,岂不是失了国体,有辱国格?”

    赵鼎的话像针一样刺到了秦桧,他眼中寒光一闪即没,在一旁悻悻地不说话了。

    “去告诉金使,”赵鼎吩咐道:“要来则来,不来就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