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之所以选择管亥,主要是考虑如果没有一名强将统兵,王然怕他们会镇不住这些降兵,再加上诈城最为关键的是要夺下城门并且守到大军赶到,所以管亥成为了最佳人选。

    四百余降军再加上近千人征东军一共一千三百人士卒,穿上了一身破烂的曹军衣甲,那些降卒更是连兵器都没有,只有征东军士卒带着各种各样的刀枪开武器,在卢灵的安排下,先在一旁休整进食,准备等下用战马将其送到睢阳南面十里外的阳梁聚,待天快要亮时再赶到睢阳城下诈城。

    一同赶入往睢阳的还有五千骑兵,后续将会有一校战兵赶睢阳,待他们夺下城池后,将由战兵营接管城池的防御,当然,除了这些兵马外,从颖川和陈国随后将要赶到的数千守兵精锐也会进入睢阳防守。

    至于其余的俘虏和降卒,会随大军一同南下谯县,已经招降的数千降卒会协助大军攻城,而暂时不愿意归降的俘虏的话,那就是炮灰的最佳人选了。

    当晚,六千余士卒在休整了一个多时辰后,便在夜色中驱马踏上了北上的行程,王然熬不过三个小将的死烂打,最后只得同意了三人与管亥一同北上的请求。在卢灵的再三叮嘱下,三个小将与大队骑兵一同往北而去。

    四更时分,大队骑兵抵达了阳梁聚,阳梁聚的民众看到征东军去而复返,却没有多少恐惧,当初阳梁聚被征东军攻破后,大军却并没有对普通民众动手,只是将所有曹军士卒全部俘虏带走之后,便在当天晚上全部撤离。

    这一次,再看到征东军出现在镇外,镇墙之上负责守夜的民壮马上将镇墙的大门打开,将大军迎进镇内,果然,大军并没有对民众动手,只是接管了镇墙上面的防御后,便下令休息。

    四更末,大军休息了小半个时辰后,管亥领着一千三百二十六名士卒就准备出发了。出发前,他们已经在小镇内饱饱的吃了一顿早饭,然后又休息了一刻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将狼狈的狂奔逃窜近十里路,在天色微明时赶到睢阳城下。

    正如卢灵所料一般,此时的睢阳城内,国相府中已经乱成了一团,留守的长史与都尉都已经赶到了这里,虽然国相不在,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在国相平时议事的厅内汇合,因为一刻钟前,南门守卫的士卒用吊篮将几名士卒接应进城了,正是两天前随国相一同南下的中军士卒。

    他们带来的消息是,国相大军中伏,已经全军覆灭,国相也在乱军之中被俘,至于还有多少兵马士卒能够逃脱,他们也不知道。

    得到消息后的城门校尉马上派人禀报的国尉和长史,静待两人的决定。

    “大人,国相全军覆灭,这可如何是好?”都尉司马兴焦急的向长史蔡审说道;

    梁国长史蔡审此时也乱成了团,本是文人儒士的他哪里经历过这种情况下,见司马兴如此一问,他反而问道:“依司马都尉之风,该当如何是好?”

    见此情形,司马兴也知道自己是问道于盲了,于是道:“如此下官就来安排了,唯今之计,第一就是派兵紧急向昌邑求

    援,请求主公派兵前来防御征东军的进攻;其二就是要尽快派人探查四周的情况,同时尽拢收拢溃兵,增加城池的防御能力。”

    “好,好,好,就按都尉所言,此间之事就交给都尉了,若有需要本官出面的事情,都尉只管开口便是。”蔡审连连点头道;

    正在这时,外面士卒又来汇报道:“启禀长史大人,启禀都尉,南门外有大股兵力向这边来了,校尉请两位大人登城。”

    两人一听,都脸色大变,难道说征东军这么快就来了吗?这个时候,睢阳城内可才两千郡国兵呀,一面城墙才能安排五百人,仅仅够将城墙站满,若是征东军此时来攻城,可以连一天的时间都守不住了。

    想到这里,两人便急匆匆的跑出国相府,翻身上马,朝着南门方向狂奔而去,就连长史蔡审这样的文官,也顾不得自身的形象,在亲兵的护卫下,抱紧马脖子,跟在司马兴身后朝南门而去。

    片刻后,两人领着亲卫赶到了南门城楼,守城校尉见状,连忙迎了上去,道:“都尉,末将刚才突然发现南面几里隐隐有火光朝着这边过来,似乎有大队人马正朝这边过来,所以才派人向都尉禀报。”

    司马兴一边朝城头跑去,一边道:“如今情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