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明之时,淮瑾带来的护卫包围了天甘村义仓,由周哲带路敲开了义仓的另一扇门,里头赫然是两万石粮食。
正是因为这一批被藏起来、预备前些日子就运走的粮食才导致了此次庐州粮荒。
淮瑾没有丝毫迟疑,立刻下令道:“调集所有人手,将这批粮食分批运往城中各间米店,务必确保每间米店库存充足。令城中各米店于今日辰时开始正常供应粟米,价格仍如往常,分文不涨。”
“得令!”
众人得了淮瑾的令之后便忙碌起来,调人手的调人手,运粮食的运粮食。淮瑾停留此处压阵,见天甘村村民俱都聚于此处,便道:“此处义仓原为天甘村村民于谷丰时捐粮所建。现给每户发放三倍所捐粮食,收回此义仓归庐州城府衙所有,诸位可愿意?”
原本大家都有些缺粮食,想求着村长将义仓开开取些粮食,可村长却总是推诿,更有许多流程手续,村民们早都不愿了。
如今众人听说可以要回三倍粮食,俱都举双手赞成,最后淮瑾用六百石石粮食换回了义仓的钥匙,将其托付给黄县丞。
“以后这义仓在府衙手里,若有需要拿着县令的牌子便可开仓,也算是方便管理。”
黄县丞接过钥匙自是喜不自胜、连连道谢。百姓们拿到了多的粮食也都欢天喜地,此义仓便更名为天甘仓,正式由府衙接管。
而扬州流转仓的粮食也被淮瑾派去的护卫们成功接应到,于两日后安全抵达了庐州城,被放入天甘仓备用。
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来得及运走这批粮食,淮瑾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对接人出了问题。原定的接头人没有如期出现或是出了问题,导致粮食转运被迫延期;
其二,此次粮荒危机云都反应迅速,立刻就派了监察御史下来,扬州那边得了风声,认定此时不宜转运。同时还心存侥幸,认为藏于这小小的义仓里头必定不会被发现,打算等危机过后再行转运。只是没想到淮瑾顺藤摸瓜发现了些蛛丝马迹,使得这批好不容易各处腾挪出来的粮食又被重新找了回去。
掺沙子也好,在粮食底下垫东西也罢,都是为了虚报重量,各处腾挪。
但是究竟是什么阴谋需要用到这么多粮食呢?淮瑾心中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私屯兵马。养兵马才需要这么多粮食,此事关系重大需立即上报。
他回到府衙之后便立刻上书呈报,告知圣人庐州城内的粮荒危机已解除,城内余粮足够支撑到下一次收成时节。又在奏折中言明县令周哲虽罪无可恕,但念其有将功折罪之举,望圣人网开一面不要赐其家人死罪。奏折中只委婉提到粮食中掺的沙子被火烧过坚硬不易碎,可能来自扬州乌塔沟。望圣人再匀些时日或可查到些证据。
圣人的两道旨意在四日后抵达庐州城。一是判处周哲即刻处斩,其亲眷尽数没为官奴,非大赦天下不可免;旬幽及所有藁皋仓的看守人员尽数流放崖州,终生不得回。
第二道旨意是对淮瑾的嘉奖令与召回令。
除了这两道旨意之外淮瑾还收到了一封圣人的亲笔信。淮瑾本打算在此地多盘桓一段时日看能不能再查出些蛛丝马迹,但圣人却在信中说此次要他下淮南道本就是为了解决粮荒危机,如今危机已解,其他事情没有证据便不必在此地继续盘桓,以免打草惊蛇。而有些事情他心中亦有数,只是时机未到,此刻并不是收成的时节。
于是淮瑾便定于三日后各处安定再返回云都。临走前他命人将邱少安给杀了,一剑封喉,如他所愿给了他一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