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九品官人法(2/4)
并且,曹操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指导官方评议工作要以‘才能’为核心。
这时候已经出现‘品第’这个名词,可以说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
当然,‘品第’这个词不是曹操首创的。
是孔子首先根据天赋才能和根性,把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即着名的“三品论人”说。
后来,班固受到孔子的启发,编订了一个“九品”人物表,对上古至秦代近两千位历史风云人物进行评价。
班固在三品的基础上把人细分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曹丕所中意的,便是班固的“九品论人法”。
只不过,曹丕要用这种人物品评的已经不是评骘“古人”,而是品第“生人”。
于是,曹丕便召集陈群、司马懿,君臣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探讨。
这俩人是曹丕当世子时的‘四友’,铁杆心腹,可以信赖。
一连商讨了好几天,总算是将整体框架梳理出来。
名字确立了,就叫九品官人法。
评价标准三人商定的结果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家世虽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寒门子弟若真有才华依旧能脱颖而出。
甚至在曹操唯才是举惯性影响下,现阶段会以才能为主。
同时,该制度明确规定剥夺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这一点,是曹丕坚持的,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由朝廷派遣,将品评人才的权力也从私人手中抢过来。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中央复核批准,作为选官的根据。
毫无疑问,曹丕的九品官人法绝对是进步的。
不是向士族妥协,而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这时候已经出现‘品第’这个名词,可以说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
当然,‘品第’这个词不是曹操首创的。
是孔子首先根据天赋才能和根性,把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即着名的“三品论人”说。
后来,班固受到孔子的启发,编订了一个“九品”人物表,对上古至秦代近两千位历史风云人物进行评价。
班固在三品的基础上把人细分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曹丕所中意的,便是班固的“九品论人法”。
只不过,曹丕要用这种人物品评的已经不是评骘“古人”,而是品第“生人”。
于是,曹丕便召集陈群、司马懿,君臣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探讨。
这俩人是曹丕当世子时的‘四友’,铁杆心腹,可以信赖。
一连商讨了好几天,总算是将整体框架梳理出来。
名字确立了,就叫九品官人法。
评价标准三人商定的结果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家世虽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寒门子弟若真有才华依旧能脱颖而出。
甚至在曹操唯才是举惯性影响下,现阶段会以才能为主。
同时,该制度明确规定剥夺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这一点,是曹丕坚持的,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由朝廷派遣,将品评人才的权力也从私人手中抢过来。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中央复核批准,作为选官的根据。
毫无疑问,曹丕的九品官人法绝对是进步的。
不是向士族妥协,而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