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斯摩棱斯克城内的苏军地下医疗救治站,城外的德军野战医院的规模更大,设施更全,医护团队的规模也更加庞大,药品也自然更加充裕。总之就是从各个方面甩了苏联人好几条街。
一个伤员被送到了一座野战医院,这倒霉的士兵踩了颗地雷,整个右脚小腿都被炸飞,左腿也是血肉模糊;他立刻被送进了手术室。
因为负伤后注射了吗啡,伤员并没有疼的大吼大叫,而是抓着医生的胳膊恳求道。“医生,请一定要保住我的左腿,我不想一辈子坐轮椅!”
医生安慰似得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们会尽力的。”
随后给伤员吸入麻醉药,几秒种后伤员完全陷入昏迷,相比苏联医生用的钢锯,德军医院里用的是一次性线锯,更加方便卫生。医生边切割伤员的伤腿,边问正清洗左腿伤口的护士。“伤势严重吗?”
护士摇摇头。“不严重,只是几块破片嵌了进去。”
“那就好,不然他真得坐一辈子坐轮椅。”
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左腿确实没什么大碍,取出几块破片后缝合完伤口,还在昏迷中的伤员被推出了手术室,推进了不远处的病房里。
这是个四人间的病房,几个壮实的医护人员小心的将伤员安置在一张空着的病床上,跟过来的医生看着旁边病床上正拿着一本书看得入迷的患者,随口问道。“怎么样,中尉先生,还疼么?”
那名中尉放下手里的书,一脸的苦笑。“当然疼了,疼的我晚上都睡不着觉。您给我开的止疼药效果甚微,要不您给我开点吗啡吧,那东西效果挺强。”
医生摇了摇头,无比严肃道。“中尉先生,我告诉过你吗啡是有瘾性的。”
吗啡这东西,是德国化学家在1806年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开始代替鸦片成为作用更好的止痛药,并很快便被投入战场,以其强力镇痛宁神作用,促进伤员返回前线。
吗啡在二战中被各国军医作为镇痛剂大量使用。美国则更激进一些,医疗兵能直接在前线为伤兵有效注射控制量的吗啡。在战场上,士兵们只要没有当场阵亡,不管是受到多重的伤,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一针吗啡下去就能吊命,随后只能看战地医院还能不能把这名受伤的士兵救不救的回来了。可以说是吗啡为受伤的前线大兵们带来了福音。
但不论如何,它的本质还是毒品,虽然说适量应该没问题,但就怕出现有的人承受不住上瘾,因为确实出现过很多伤愈后因为吗啡成瘾而再难归队的士兵,虽然命就回来了,但人可能就废了。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出现,科学家们研究出吗啡的最佳剂量是一次5mg剂量最佳,极限注射剂量为60mg;因此德军更是明文要求士兵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
“中尉先生,你也不想从受人敬仰的战斗英雄沦落为可耻的瘾君子吧?”
中尉讪讪的笑了笑。“当然不想,那我只能硬扛着了。”
这时护士推着医药车走了进来,医生给伤员挂上了静脉输液,并添加了一支盘尼西林。
盘尼西林,这绝对是好东西。要知道在它被发现之前,人们针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被细菌感染的病人随时面临着死亡。在二战之前很多战士并不是被枪弹当场打死,而是死于抢救后细菌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即使皮肉伤,也很有可能导致死亡。
而如今盘尼西林的问世,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因为细菌有细胞壁,而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盘尼西林就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这款神奇药物已经挽救了无数德国士兵的生命,令德军的损失直线下降。
欧洲其他国家为了进口这种珍贵的药物,更是愿意用很多政治倾斜作为交换。这样的药物外交简直无往不利,当成箱成箱的盘尼西林运输到东白俄罗斯和东乌克兰,救助当地成千上万的生命之后,当地人对德国人的印象从“解放者”跃升到了“上帝派来的解放者”。毕竟苏联统治时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太多的死亡和压迫。而德国人来了之后,带给白俄罗斯人的是生机还有希望,孰亲孰疏一目了然。不少白俄罗斯平民更是踊跃参军,希望“为国而战”。
这时病房门口出现两个穿着军装的军人,一个副官模样的年轻人轻声询问道。“请问尤迪特中尉住在这里吗?”
一个伤员被送到了一座野战医院,这倒霉的士兵踩了颗地雷,整个右脚小腿都被炸飞,左腿也是血肉模糊;他立刻被送进了手术室。
因为负伤后注射了吗啡,伤员并没有疼的大吼大叫,而是抓着医生的胳膊恳求道。“医生,请一定要保住我的左腿,我不想一辈子坐轮椅!”
医生安慰似得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们会尽力的。”
随后给伤员吸入麻醉药,几秒种后伤员完全陷入昏迷,相比苏联医生用的钢锯,德军医院里用的是一次性线锯,更加方便卫生。医生边切割伤员的伤腿,边问正清洗左腿伤口的护士。“伤势严重吗?”
护士摇摇头。“不严重,只是几块破片嵌了进去。”
“那就好,不然他真得坐一辈子坐轮椅。”
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左腿确实没什么大碍,取出几块破片后缝合完伤口,还在昏迷中的伤员被推出了手术室,推进了不远处的病房里。
这是个四人间的病房,几个壮实的医护人员小心的将伤员安置在一张空着的病床上,跟过来的医生看着旁边病床上正拿着一本书看得入迷的患者,随口问道。“怎么样,中尉先生,还疼么?”
那名中尉放下手里的书,一脸的苦笑。“当然疼了,疼的我晚上都睡不着觉。您给我开的止疼药效果甚微,要不您给我开点吗啡吧,那东西效果挺强。”
医生摇了摇头,无比严肃道。“中尉先生,我告诉过你吗啡是有瘾性的。”
吗啡这东西,是德国化学家在1806年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开始代替鸦片成为作用更好的止痛药,并很快便被投入战场,以其强力镇痛宁神作用,促进伤员返回前线。
吗啡在二战中被各国军医作为镇痛剂大量使用。美国则更激进一些,医疗兵能直接在前线为伤兵有效注射控制量的吗啡。在战场上,士兵们只要没有当场阵亡,不管是受到多重的伤,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一针吗啡下去就能吊命,随后只能看战地医院还能不能把这名受伤的士兵救不救的回来了。可以说是吗啡为受伤的前线大兵们带来了福音。
但不论如何,它的本质还是毒品,虽然说适量应该没问题,但就怕出现有的人承受不住上瘾,因为确实出现过很多伤愈后因为吗啡成瘾而再难归队的士兵,虽然命就回来了,但人可能就废了。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出现,科学家们研究出吗啡的最佳剂量是一次5mg剂量最佳,极限注射剂量为60mg;因此德军更是明文要求士兵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
“中尉先生,你也不想从受人敬仰的战斗英雄沦落为可耻的瘾君子吧?”
中尉讪讪的笑了笑。“当然不想,那我只能硬扛着了。”
这时护士推着医药车走了进来,医生给伤员挂上了静脉输液,并添加了一支盘尼西林。
盘尼西林,这绝对是好东西。要知道在它被发现之前,人们针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被细菌感染的病人随时面临着死亡。在二战之前很多战士并不是被枪弹当场打死,而是死于抢救后细菌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即使皮肉伤,也很有可能导致死亡。
而如今盘尼西林的问世,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因为细菌有细胞壁,而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盘尼西林就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这款神奇药物已经挽救了无数德国士兵的生命,令德军的损失直线下降。
欧洲其他国家为了进口这种珍贵的药物,更是愿意用很多政治倾斜作为交换。这样的药物外交简直无往不利,当成箱成箱的盘尼西林运输到东白俄罗斯和东乌克兰,救助当地成千上万的生命之后,当地人对德国人的印象从“解放者”跃升到了“上帝派来的解放者”。毕竟苏联统治时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太多的死亡和压迫。而德国人来了之后,带给白俄罗斯人的是生机还有希望,孰亲孰疏一目了然。不少白俄罗斯平民更是踊跃参军,希望“为国而战”。
这时病房门口出现两个穿着军装的军人,一个副官模样的年轻人轻声询问道。“请问尤迪特中尉住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