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投的月票。

    在接到廖仲平奏疏时,朱慈烺做出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调五千禁军出皇城,按廖仲平的方略,经玄津桥向西,沿进香河,对鸡笼山方向的清军发动了侧击。

    此举,不仅仅是增援鸡笼山方向的明军,更是一锤子在谭泰和济尔哈朗两部之间钉入了一颗钉子,掐断了二者之间的直线联系,也就是说,谭泰和济尔哈朗如果要联系,就得北绕一圈,这需要花半天的时间。

    朱慈烺的这一决断,确实为廖仲平减轻了压力,也为最后胜利争取了时间。

    ……。

    在京城君臣、百姓都盼着镇国公吴争援军到来的时候。

    吴争在干啥?

    吴争亲率火枪营、杭州卫,在舟山水师的炮火支援下,以犁庭扫穴之势,荡平了靖江三千九百清军守兵,占领了靖江。

    就在济尔哈朗心中隐隐感觉不对劲的时候,从丹徒出发的金山卫已经抵达龙潭外围,随即向驻守龙潭的清军发起了进攻。

    龙潭是个小镇,但在王之仁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一个要隘,本是为了坑清军的。

    可王之仁重伤,加上水师倾囊而出,给了清军一个极佳的机会,轻易占领了这座要隘。

    而此时,金山卫却因此而陷入了苦战,可谓是天意弄人。

    吴争本来是想以王之仁水师和舟山水师联合封江。

    到了真挡不住的时候,就在应天府水域,让出一个缺口,让一部分清军突入,以应天府坚固的防御来消耗这支突入的清军。

    这样,以镇江府为据点,结合守军和金山、杭州两卫,就算镇江水域也被突破,同样能抵御清军攻城。

    这不是吴争怯战,不想与清军堂堂正正地以正合。

    实在是力有不逮,不管是朝廷还是大将军府,仅以十府之财力,供养七万大军已经捉襟见肘,加上几乎从没有停下的战争,底子已经耗尽,急需修养生息。

    吴争杀多铎,确实是想拖清廷同样陷入这种财政困局,可绝不是想当下就与清廷决战。

    可王之仁的突然重伤,让吴争不得不改变原本的作战思路。

    在吴争预想之中,应天府可以挡住清军一、两个月,这个时间足以让自己从容进攻靖江,然后进攻泰兴,这样,就形成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