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马士英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之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大明弘光王朝首辅,人称“马阁老”。

    这时,马士英这个知恩图报的优点又发作了,他执意起用阮大铖。

    阮大铖就此成为了弘光朝兵部右侍郎,后升为兵部尚书。

    本来,这是击掌相庆的大好事嘛,有恩报恩,相得益彰。

    可阮大铖这是个猪队友,他也不看看时候,这个时候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就该摒弃前嫌,合力对外的嘛,可上面说过,这厮别的本事没有,党争整人的本事在行。

    手握大树之后,借马士英的势力,他开始向东林、复社之人报当日夺官去职之仇了,于是,一场与崇祯朝异曲同工的党争直接在弘光朝重演。

    弘光朝空有百万大军,却不到一年迅速败亡,说这场党争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想来不会有异议。

    而阮大铖最后投降清廷,直接令马士英趴下了,再无力为自己分辨。

    一个他执意起用的兵部尚书投敌,先不说他是否也有投敌行为,就说这举荐之责,足以击毁他所有的防护。

    这是马士英无法推卸的大罪过。

    最后一点,因为马士英不懂军事,断送了三十万明军。

    综上四点,足以让马士英被东林、复社中人千刀万剐了。

    而钱肃乐一行人中,唯独不缺东林、复社中人。

    他们蜂涌而起,对马士英拳脚相加。

    钱肃乐、张煌言虽然不是东林、复社中人,但素来与他们休戚与共,此时自然是同仇敌忾,又怎么会去劝阻呢?

    这一幕令厉如海张口结舌。

    但厉如海很清楚,这人死不得,真要这么被当众活活打死,那他带来的三、四千人就得当场哗变。

    于是厉如海急令身边亲军拖开各官员,将马士英保护起来。

    士兵一旦动手,自然下手没有分寸、轻重,场面混乱,一时间伤到了一两个官员。

    这下官员们就将矛头对准了厉如海了,指责他庇护祸国殃民的阉党。

    同时,受了士兵推搡的官员还向钱肃乐、张煌言二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