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齐国大将国书为帅,率领十万大军屯驻汶上。本来打算进攻鲁国。但后来经过子贡游说,决定改为和吴国大战。

    双方约定夏日开战。国书每日派出探马,打探吴国动静,忽一日探马来报,吴国十万大军由吴王亲自率领,浩浩荡荡向北开来。距离汶河还有二百里。

    国书说“来的好。传令下去,大军向南迎敌。”

    副将高先平说“大帅且慢,我们抜寨起兵,也不过是把战场向南移动一百多里,实际意义不大,但那样一折腾却要浪费好多时间和精力。不如以逸待劳,坐等吴军到来,那时吴军经过长途跋涉,十分劳累,我军养精蓄锐,战力强大,突然出击,攻其不备,定然可以大胜第一仗。”

    国书说“有道理,我们就来个以逸待劳。”

    正在议论间,忽报“陈相国遣其弟陈逆来到。”

    国书同诸将出帐迎接,互相施礼相见。迎入中军大帐。国书说“将军不在都城侍奉君侯,此来何意?”

    陈逆说“启禀大帅,末将在临淄已经得到战报,吴国大军长驱直入,已过嬴博。国家安危,悬于一线。家兄相国陈恒心系战场,恐诸君力量不足,特派小将至此助大人一臂之力。”

    国书大喜,说“本帅得将军相助,如同老虎插上翅膀。”

    陈逆说“相国有言,今日之战,胜败全靠全体将士努力,两军交战,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军中只许击鼓进攻,不许不许鸣金撤退。”

    按,春秋打仗,千军万马,全靠鼓声和旗语指挥,那鼓声隆隆,既是指挥的军令,又可以鼓舞士气。一旦鼓声停止士兵们就不知道仗怎么打了。而鸣金则是敲打后世锣一类的乐器,那是收兵或者撤退的信号。

    诸将见相国派弟弟来参战,不由士气大振,齐声说“吾等誓决一死战,报效相国!”国书传令,各营各寨,吃好睡好,养好精神,准备来日大战。

    第二天,国书传令拔寨都起,往迎吴军。

    春秋时代天下大乱,文人靠嘴皮子,武将靠战功,赢得荣华富贵。大家打仗个个奋勇当先争立战功,为的是得到赏赐或提拔。而国书高先平这些人,还有另一番考虑,他们是利用战争扩大自己的势力,自己战功累累,在朝中的地位就会得到巩固和提高。而相国陈恒则是想利用战争来削弱各大家族势力,实现自己齐国的野心,总之各怀其心就是了。交代就算。

    且说吴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前开进,忽然有报,侧面出现一队人马,距离十五里。

    吴王传令准备战斗。一声令下,全军警戒,准备开战。不一会,接到报告,来者不是敌军,而是鲁国大将叔孙州仇奉鲁侯之命,率两万人马前来会战。

    吴王大喜,宣叔孙州仇来见。叔孙州仇单骑而来,老远就滚鞍下马,倒身参拜“末将叔孙州仇参见陛下。”

    吴王说“叔孙将军请起。今日将军率军前来,可是协助寡人伐齐吗?”

    顺孙州仇说“正是。君王率大军伐齐救鲁。鲁人岂能作壁上观,君侯派遣末将前来助战,一切听从君王指挥。另有子贡相国致意君王,得胜之日,当摆酒泰山,与君王共祭天地。”

    吴王大笑,说“得胜之日,当再次拜谒子贡先生,聆听教诲。”当下,命人取来宝剑一支,精甲一副赐予叔孙。

    叔孙州仇再拜谢恩,说“吴越之地,地盛产名剑精甲,今日得君王恩赐,叔孙定当奋勇杀敌,以报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