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外寨堡众多,独留前屯卫一颗钉子,大抵此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兵力不足,否则譬如中前所这个地方,是可以驻扎一支兵马的。给鞑子多添点堵,倒也乐意。

    然此前众兵聚于京师,山海关这里只留了两个部将级编制六千人镇守,后朱炳琨率本部建辽东战区,亦只多一万二千人。

    以六千兵马驻前屯卫,已是三分之一的兵力。

    兵力本就不多,分兵不可太过。

    及至于后方一个校尉编制新兵派抵山海关时,鞑子的前锋已至宁远。

    当然,另有自信的原因。不必处处驻军,添堵而已,没有太大的必要。只需得一个前屯卫死死的钉着,其他的暂时可有可无。

    朱炳琨提出实战练兵,得到众多将官的赞同。对此,嬴翌也是赞同的。

    灭明后嬴翌大肆扩军,人数上来了,但比及一路从河南走来的精兵的战斗力,在这方面得不到保证。

    军队的战斗力,不独乎军备的精良。经历过血火的考验,从战争中杀出来的,最终才是精兵。

    再则还有一个军心的问题。

    新兵们没有经历战争,对自身的战斗力持有怀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大多数是一种较为茫然的心理。

    要纠正这种心理,就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强。

    既然鞑子派出附庸军进占四寨堡,那么拿来练兵亦非不可。军队的信心,是打出来的。胜利才能铸就军魂。

    当然,一个校尉编制的新兵加上白广恩和马科麾下自明廷降兵整编而来的两个部将级编制的兵力,总数达到一万八千人,超过山海关加上前屯卫的一半兵力。

    当然不可能一股脑儿全部拉出去练。

    一个半校尉六个部将级编制,以部将级三千人为单位,一日一轮换。随便择取四寨堡其一攻打就是。

    “轮换练兵,让各部部将不要浪战,免得着了鞑子的道。探报要及时,鞑子的任何动静,都要掌握住。”

    嬴翌道:“多尔衮拉着数十万大军与我争国运,在三山营踟蹰,并非他畏缩,而是在等待机会。”

    道:“这人的心思一目了然,阳谋而已,无非是等着鞑靼人从北边入关,动摇局面,背后给山海关一刀,令山海关不战自下。却是要教他失望了。他能等,本王就给他等。看他区区底蕴,粮草能坚持多久。”

    又道:“一应部置尚未全部就位。多尔衮越有耐心,本王教他下场越好看。”

    科尔沁、土默特的鞑靼人,嬴翌怎会遗忘?无论是郑九的西北战区,还是钱岳的密云防线,等的就是鞑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