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致远看孔有德有些生气,也不藏着掖着了“大人,咱们这样,登州城已经被咱们拿下了,这蓬莱县衙以及关防印信,也在咱们手中,咱们可以通过县衙尽快贴出一份布告,宣布各州县的田籍档案因战乱已被焚毁或遗失,要求各县百姓十日内拿自家田契到县衙重新登记造册;

    拿不出田契的,或者无任无据,官府将不予承认其拥有的田产,能拿出田契的,则按田契上的亩数丈量足数即可,若有多余,便可拿来分给这登州城中的难民,如此一来,咱们在理字上站住了脚跟,若再有人从中作梗,便无须客气了。”

    秦致远这一招看似简单,其实大有玄机。

    孔有德顿时有了一种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么做是公事公办,虽有些不近人情,但理字不失啊。

    虽然自己现在通过叛乱拿下登州城,但是还没有扯旗造反,理论上还是朝廷的兵马,而加盖了县衙官印的文书,辅以军队的威慑力,自然也有效力。

    没有田契文书为证,不予承认土地所有权,这一点其实只是其次,孔有德从中获得的土地微乎其微。

    因为这年头土地可是最值钱的东西,田契作为土地拥有权的有效凭证,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地主豪强,只要有田契地契,都会很好的保存起来,只要不是一家人死绝了,地契丢失可能姓都不大。

    重头戏反而是在有田契的话,按田契上的实际数目核查地主土地这一点上,这才是这个计策的精髓所在。

    孔有德知道,明中叶以来,地方士绅富户大量兼并土地,而为了逃避赋税,诡寄、虚报等手段层出不穷,官府在册的纳税土地越来越少,大部分土地在一次次诡谲的倒腾中莫名的消失了。

    其实每个朝代都一样,土地兼并从立国之初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农户的耕地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后都快被饿死了,就群起造反,来一次王朝更替,将这些土地重新来一次分配,又削减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每个王朝初期盛世的真相。

    洪武二十五年的土地面积调查是800多万顷,也就是八亿多亩,而到了永乐十三年就剩下了720万顷,到了正德年间只剩下不到400万顷。

    万历初年张居正上台后,在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下,进行了清丈田亩的改革。经过重新丈量之后,得出的数字是700多万顷,当然这并不是全部。

    即便是改革并不彻底,张居正去世以后,由于他触及了豪强地主、士绅官员等众多方面的利益,张居正被清算,他的改革政策也被废除。

    转眼间,到了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的耕地面积又下滑到了400多万顷。

    孔有德估计,大明现在实际上的土地面积,起码有一千万顷,甚至是更多,可见这个时期大明的普通农民被压榨到了什么地步,而且天启七年以来,西北地区天灾不断,流民四起也是正常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土地不可能真的消失,只不过是在官册上找不到记录而已,田契都是田地主人在衙门备案过的,衙门内找不到这些凭证,那么原主人也必然拿不出有效的田契来。

    这一招的核心就在于,等于是重新清丈一次土地,但这又比一般意义上的清丈土地简单的多,因为需要清丈的只是有地契的那一部分,没有地契的“黑田”则直接划为无主之地。

    这样一来,既能拿到一部分田地,又能避免将那些地主逼到绝境,奋起反抗,当然,反抗肯定是有的,但是绝对不会那么激烈,也没有那么多。

    而且孔有德并不担心他们起来反抗,如果真的有,他也不介意拿一两个出头鸟开刀,警告一下他们反抗的下场,其余的人自然就会冷静下来,思考这怎么样做才是争取的选择。

    奋起反抗的话,全家被杀,田地也没了,人财两空。乖乖的配合,献出一部分没有登记在册的‘黑田’,虽然利益受到了些许损失,但是不至于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

    虽然现在的士绅富户势力还比较大,但是目前孔有德占据的也只有一县之地,手下的老兵还有六千多人,他们又不是被逼入绝境,并不会拼尽全力的反抗,应付他们绰绰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