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时节,可以说是盐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尽管盐城靠近海边,有海风的吹拂,但热浪滚滚之下,依旧让人感觉很难受。

    赵四此时正在树荫下,靠着竹椅,吃着甘蔗,顺着盯着外面忙碌的人群。

    尽管在树荫下,但夹杂着大量湿气的热浪滚滚而来,他也有些吃不消,他很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但想了想还是忍了下来,要是出了什么差池,他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

    “这他娘的鬼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在这么热下去,人都要散架了!”赵四骂道。

    一旁为他扇着扇子的跟班也附和道“是啊大人,都怪那些该死的海盗,害的大人也跟着我们一起受罪!”

    赵四身边,围着十来个卫所军打扮的人,而前方的场地内,却有一百来号工人,看起来极为不搭调,不过这都跟赵四的身份有关。

    其实有两重身份,第一个身份就是盐城千户所的百户,手下有二百多号人。

    说起来也是奇怪,正常一个百户麾下是有一百一十二人的,大明朝大部分的卫所都存在军户逃亡的情况,由于军户的逃亡,一个总旗能有个三十来个兵丁就不错了。

    然而赵四手里却达到了两百个,而且和大部分卫所兵瘦骨嶙峋不同,他的这些手下体格都极为健壮,甚至比部分战兵还要好,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之所以如此的不同,恰恰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重身份--盐场的管事。

    他所在的位置,是盐城县城的东边,靠近东海的位置,这里有着大量的盐场,都是扬州打盐商的产业。

    赵四处在三片盐场的交汇之处,分别是东海村南场,北场和西场,三片场地占据着接近四千亩的土地,现在这些地方都晒满了洁白的食盐,堆起来就跟小山一般。

    这一大片产业,都是盐商赵如海的,而赵如海正是扬州城的大盐商之一,家资超过百万两白银,之所以能够积攒到如此巨量的财富,就是靠的这海盐的巨大利润。

    当然,他的产业可不止这一片,整个海盐县接近一半的盐场,都是他赵如海家的,一年出产的食盐超过百万石。

    而赵四的任务,就是带着手下那八十多号兵丁,看守这三座盐场,监督工人们干活,顺便防止有人来偷到食盐。

    盐城县,顾名思义,就是出产盐的地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到了秦汉时代,境内“煮海兴利、穿渠通运”。

    西汉武帝年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县,因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运盐的盐河,故称盐渎县。

    东晋时期,盐渎县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后来屡有变更,到了现在依旧还是叫盐城,以盐为名,这里的盐业自然很发达。

    既然这里出产大量的食盐,自然会引的一些人觊觎,毕竟现在这些盐业都掌控在大盐商手中,一般人根本没办法从中获取到什么利益,于是就有人打上了这些盐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