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并不缺少土地,生产建设兵团在大西北已经扎根了数十年,但依旧有大片的土地没有被开垦。

    并不是因为不想去开垦,而是因为就算把土地开垦出来,也没有那么多人去耕种。

    到了后来,处于保护环境的目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放缓了开垦土地脚步,再去开垦新的土地,更多是为了稳住国家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棉花收割机普及之前,在西北自治区种棉花,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没有那么多人进行采摘。

    不光是棉花,其他种作物也差不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即便是有土地,也不敢去耕种。

    从1978年到2000年,整个西北自治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从4500万亩,上升到了5000万亩出头,大约只增长了10%。

    到了2003年以后,农业机械开始逐渐的普及开来,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也迅速的增加,到了2016年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了9300万亩,比1978年翻了整整一倍。

    这就是农业机械带来的巨大作用。弄的的大量使用,弥补了大西北人力资源不足的缺点,使得西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大幅度的扩大。

    2016年以后,为了保护环境,西北开始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工作,使得农作物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因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产量一直是在增加的。

    未来的生产建设兵团,种植了超过1300万亩的棉花,而且这还是“减棉增根”以后的数据。而在1998年,生产建设兵团种植棉花的面积,还不到后世的一半。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那么多人去采摘棉花,如果解决了摘棉花的问题,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种植面积可以迅速扩张一倍。

    当李卫东说出增产100万亩棉花的时候,张建设瞬间陷入了震惊当中。

    张建设迅速估算了一下,按照西北自治区棉花的正常产量,100万亩棉田,大概能收获15万吨的棉花,而当时全国的棉花年产量,也不过是450万吨。

    这也就意味着,增加100万亩棉田,全国棉花的产量就能增加3.3%!哪怕是有一成的折损,也能有3%的增量。

    全国棉花增产3%,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这绝对是战略层级的提升!

    而且15万吨的棉花,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可以直接卖钱之外,说不定还能吸引一些纺织企业入驻。

    买100台棉花收割机,明年就可以多种100万亩的棉花,这简直是开了挂的爆经济啊!

    虽说棉花收割机是贵了一些,一台要卖100万,100台就是一个亿。但用一个亿,换15万吨的棉花增产,好像也挺划算的。

    更何况这又不是一锤子买卖,棉花收割机就算质量再差,也能用个十年八年吧,这样每年都增产100万亩的棉花,长期看的话,这笔投资简直是血赚!

    至于棉花收割机的驾驶员,生产建设兵团里有的是。整个生产建设兵团有14个师,会开车的驾驶员一抓一大把,有些还是专门开坦克的,这些人随便培训一下,就能去开棉花收割机。

    如果指望人工收割的话,一车一车的运工人过来,何年何月才能增产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