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心里无数的谋略,可是到了地方之后,方才发现,似乎与实际有些出入,事情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般,比如诸葛亮就曾提议,希望在施行杂居令的时候,对被迁徙百姓进行补贴救济,这提议被郭嘉驳回,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满,可是真正到达当地之后,他才发现,一则是这些边塞地区的官衙里存粮不多,二则被迁徙的游牧民是没有什么家土情怀,或者需要放弃土地。
他们原先就是靠着游牧为生,需要补贴的是那些未曾迁徙的耕作民,因为游牧民刚刚迁徙而来,没有安置的时候,会有牲畜啃食农作物的情况,对本地的百姓造成了损害,诸葛亮这才闭口不言。
东宫群臣的情况,都跟他相差不多,刚开始还有些想要施展抱负,跟郭嘉比试的想法,可是到了后来就没有这个想法了,乖乖的施行尚书令的政令就好了....
到了熹平二十年的冬季时,三策已经是完成了两策。
首先是兽医令之时,司马懿从官职名录里,找到了历代的兽医令,又找到了他们的门下弟子,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地方上靠着医治百姓的牲畜,或者在军旅里医治马匹,这些人的数量并不少,兽医令麾下有八吏,都是精通这方面的能人,他们的弟子不少,这四十多年里,光是兽医令就换过近五十人。
故而数量庞大,在郭嘉的指挥下,优异者去了各个郡县,来担任当地的兽医令,分县令之麾下,而年迈者,也被郭嘉聚集起来,如太学一般的大量收招人员,进行这类的教导,好让各地没有空缺,故而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里,这条策令就已经是成功的完成,各地也都迎来了这种新生的官吏。
他们的成效暂且没能看出来,不过,随着他们人数的增加,牲畜因疾病死去的情况想来定然会减少,牲畜的数量增多,对百姓,对国家而言都是大善之事。
另外一条就是与民为善令了,这条政令做起来,似乎比先前预想的要难一些,还是郭嘉亲自出面,与仲长统一起,将与民为善编入了汉律之中,明确的规定了,不许各地的官吏谩骂百姓,不许欺压百姓,此令必须推与乡野,使得百姓皆知,各地都邮,刺史在巡查百姓的时候,也要询问百姓,可知汉律不许官吏谩骂殴打百姓,当地可有这般的情况。
这条政令就完全是为了百姓着想了,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政令不妥,会让百姓不惧官吏,扰乱地方,故而郭嘉又加上了一条,若有百姓栽赃官吏,为死罪,不敬辱骂官吏者,鞭刑。
这样一来,也算是在照顾百姓的同时,也适当的想着官吏,以防百姓因此令而不尊不敬官吏之令。
最难的也就是杂居令,杂居令中需要迁徙的不只是游牧民,塞内还有不少的使匈奴语者,羌语者是耕作为生的,让他们迁徙就是困难的事情了,好在郭嘉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这些定居耕作民之中推广雅言,能使雅言者不必迁徙,这样一来,倒是在各地兴起了学雅言的风气,也是对国大利。
可正因此,此事迟迟都没能完成。
这三条政令,都没能给曹操带来多大的威望,主要是因为这三策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的成效,众人只知道三策施行,却不知道这三策能给大汉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不过,司徒曹操并不是一个能闲的住的人,在三策正在进行的时候,曹操又上奏天子,希望天子能推行另一大策。
这条策令也正是先前曹操所想的保护新生儿的政令,降低新生儿的夭折率,以此来增加人丁,这条政令,没有太多的官员们反对,哪怕他们与曹操的关系再不好,他们也能知道这条政令的好处,人丁的多少,是国家中最为重要的,不能轻视,就连天子也很是看重曹操的这一策,与百官商谈。
曹操想让救济府对家境贫困的新生儿进行补助,对得病的新生儿进行医治,废除女丁的未婚税,倡导百姓重视女婴,遗弃与不抚养都被曹操列为了大罪,在大汉朝,只有儿女不抚养父母是重罪,可父母不抚养儿女顶多会被骂几句,可是现在不同了,若是再敢不抚养,丢弃,这是直接要被当地亭里官吏抓起来的!
百官都有些吃惊,这个曹孟德,为了政绩也是拼了命啊,这样的政令他都能想出来,不过,天子罕见的直接出面来支持曹操的这条政令,还赞为熹平第二政,百官自然就不敢废话了,天子都这么夸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跟着天子一起夸赞啊,曹操在朝议里,听着群臣对天子,对自己赞不绝口,也是有些惊讶。
天子的威望越来越高,如今连百官都不敢反驳了??
曹操的上奏顺利通过,政令先是在中书台拟定,又送到侍中台审批,最后方才送到了郭嘉的面前。
极为疲倦的郭嘉茫然的接过天子诏令。
曹司徒又颁发了一条政令???
这是完全不把我尚书台官吏当人看啊!!!!
他们原先就是靠着游牧为生,需要补贴的是那些未曾迁徙的耕作民,因为游牧民刚刚迁徙而来,没有安置的时候,会有牲畜啃食农作物的情况,对本地的百姓造成了损害,诸葛亮这才闭口不言。
东宫群臣的情况,都跟他相差不多,刚开始还有些想要施展抱负,跟郭嘉比试的想法,可是到了后来就没有这个想法了,乖乖的施行尚书令的政令就好了....
到了熹平二十年的冬季时,三策已经是完成了两策。
首先是兽医令之时,司马懿从官职名录里,找到了历代的兽医令,又找到了他们的门下弟子,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地方上靠着医治百姓的牲畜,或者在军旅里医治马匹,这些人的数量并不少,兽医令麾下有八吏,都是精通这方面的能人,他们的弟子不少,这四十多年里,光是兽医令就换过近五十人。
故而数量庞大,在郭嘉的指挥下,优异者去了各个郡县,来担任当地的兽医令,分县令之麾下,而年迈者,也被郭嘉聚集起来,如太学一般的大量收招人员,进行这类的教导,好让各地没有空缺,故而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里,这条策令就已经是成功的完成,各地也都迎来了这种新生的官吏。
他们的成效暂且没能看出来,不过,随着他们人数的增加,牲畜因疾病死去的情况想来定然会减少,牲畜的数量增多,对百姓,对国家而言都是大善之事。
另外一条就是与民为善令了,这条政令做起来,似乎比先前预想的要难一些,还是郭嘉亲自出面,与仲长统一起,将与民为善编入了汉律之中,明确的规定了,不许各地的官吏谩骂百姓,不许欺压百姓,此令必须推与乡野,使得百姓皆知,各地都邮,刺史在巡查百姓的时候,也要询问百姓,可知汉律不许官吏谩骂殴打百姓,当地可有这般的情况。
这条政令就完全是为了百姓着想了,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政令不妥,会让百姓不惧官吏,扰乱地方,故而郭嘉又加上了一条,若有百姓栽赃官吏,为死罪,不敬辱骂官吏者,鞭刑。
这样一来,也算是在照顾百姓的同时,也适当的想着官吏,以防百姓因此令而不尊不敬官吏之令。
最难的也就是杂居令,杂居令中需要迁徙的不只是游牧民,塞内还有不少的使匈奴语者,羌语者是耕作为生的,让他们迁徙就是困难的事情了,好在郭嘉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这些定居耕作民之中推广雅言,能使雅言者不必迁徙,这样一来,倒是在各地兴起了学雅言的风气,也是对国大利。
可正因此,此事迟迟都没能完成。
这三条政令,都没能给曹操带来多大的威望,主要是因为这三策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的成效,众人只知道三策施行,却不知道这三策能给大汉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不过,司徒曹操并不是一个能闲的住的人,在三策正在进行的时候,曹操又上奏天子,希望天子能推行另一大策。
这条策令也正是先前曹操所想的保护新生儿的政令,降低新生儿的夭折率,以此来增加人丁,这条政令,没有太多的官员们反对,哪怕他们与曹操的关系再不好,他们也能知道这条政令的好处,人丁的多少,是国家中最为重要的,不能轻视,就连天子也很是看重曹操的这一策,与百官商谈。
曹操想让救济府对家境贫困的新生儿进行补助,对得病的新生儿进行医治,废除女丁的未婚税,倡导百姓重视女婴,遗弃与不抚养都被曹操列为了大罪,在大汉朝,只有儿女不抚养父母是重罪,可父母不抚养儿女顶多会被骂几句,可是现在不同了,若是再敢不抚养,丢弃,这是直接要被当地亭里官吏抓起来的!
百官都有些吃惊,这个曹孟德,为了政绩也是拼了命啊,这样的政令他都能想出来,不过,天子罕见的直接出面来支持曹操的这条政令,还赞为熹平第二政,百官自然就不敢废话了,天子都这么夸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只能跟着天子一起夸赞啊,曹操在朝议里,听着群臣对天子,对自己赞不绝口,也是有些惊讶。
天子的威望越来越高,如今连百官都不敢反驳了??
曹操的上奏顺利通过,政令先是在中书台拟定,又送到侍中台审批,最后方才送到了郭嘉的面前。
极为疲倦的郭嘉茫然的接过天子诏令。
曹司徒又颁发了一条政令???
这是完全不把我尚书台官吏当人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