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要申明:大家这几日都是说明朝户部每年岁入不到四百万两是不真实的,这个本人可是保证这个数字绝对是真实的。首先明朝的财政支付手段分为两种:‘银’和‘役’。‘役’当然是不进入计算,那么从‘银’来说,明朝的税收名义上是以前所有朝代最低的,当然吏治腐败会使得这个数字变的巨大起来,而银又是分别进入皇帝的腰包和户部及六部中的其他几部,所有明朝的财政政策是极其混乱的,财力都是被皇帝掌握,而户部及其他各部都是一个银子的中转机构。(详情请参阅黄仁宇著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
朱由校坐在龙案前,靠在龙椅上伸了个懒腰,瞄了一眼面前堆积的和小山一样的奏折,要是平时朱由校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批阅这些奏折的,不过现在辽东军情紧急,虽然熊廷弼一再上奏朝廷,保证辽东寸土不失,不过朱由校总是觉得不放心,连带这些天也是勤恳敬业起来,每日要么老老实实的呆在宫中批改奏折,要么召见些大臣来议议事,过的实在是乏味之极,此时便是在左顺门批阅奏折。
朱由校看到还有如此之多的奏折,心中一阵烦闷,将手中的奏折往桌上一抛,起了身来,走到屋中的窗前,轻轻推开窗户。窗外吹进一股刺骨的寒风,令朱由校的精神为之一振,此时已是北京的冬天,宫中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院中的那棵树肥大的叶子上,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一阵寒风吹过,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唰唰啦啦地飘落下来了。
这时魏朝轻轻走过来,在朱由校身后说道:“皇上,现在天气寒冷,还是不要吹这寒风为好,要是屋中太热,奴才命人减去些炭火。”
朱由校认真的看着窗外的景色,喃喃的说道:“是有些热,减去些炭火好了。”
接着又是突地转过头来,对着魏朝问道:“把桌上的那些奏折拿到司礼监给王安去批改好了,改完就直接送到内阁去,朕今日有些不想批阅奏折了。”
魏朝听了朱由校所言便去忙活去了,朱由校却是继续在那看着屋外的天空发呆,过了片刻,魏朝派人安排妥当了事务,来到朱由校身后说道:“皇上,印书局院正兼翰林院编修姜曰广说是有事求见。”
朱由校想起前几日自己成立了的印书局,这些日子忙着辽东军务却也是忘了这茬子事,今日姜曰广定是来汇报他的工作情况的,便说道:“快些宣进来,朕这都差点忘了这印书局之事了,今日来定是有些事情来。”
过了片刻,姜曰广便宫中的锦衣卫领了进来,姜曰广进门下跪叩首道:“皇上…………”
朱由校也是讨厌这番规矩,一来便是下跪,便一把打断姜曰广,笑着说道:“姜爱卿就不用这般规矩了,平身吧。”
姜曰广见皇上发话便立刻站了起来,说道:“谢皇上恩典。”
朱由校又是接着说道:“这些日子朕忙于辽东事务,这印书局的事务便是没有时间去关注,姜爱卿这些有没有什么困难。要是有的话,朕给你处理了。”
姜曰广听完神色一振,马上说道:“皇上给各部都是下了旨意,而且这印书局却是内阁的直属结构,这各部都是十分配合,现今这印书局却是运行的十分之好。”
朱由校听完甚是满意,本来还是怕六部的官员又是推诿拖延,看来前些日子方从哲致仕给这些大臣敲了敲警钟,现在只要是自己吩咐下去的事情都是完成的十分顺利,这样便好,于是朱由校又是笑着说道:
“朕当初一时兴起便设了这印书局,也只是点了姜爱卿这个局正,爱卿手下可是没有一兵一卒,刚刚听到爱卿来了朕还是在埋怨自己忘了此事,现在看爱卿之色,好似这问题已是解决。”
姜曰广听得朱由校此番话,心中也是一阵气愤,想朱由校当初在那聚福楼时把这印书局说的是天花乱坠,如何如何之好,自己听完也是兴奋不已,可是第二天,朱由校的圣旨来了之后,只是把自己的官给封了,却是没有告诉自己到那办公,手下到那去找。自己还是郁闷了半天,最后实在是没有了办法,自己不得不去跑了跑现在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后门,还好孙承宗念着和姜曰广的关系,又是听闻是朱由校的意见,便用心给姜曰广办了办实事,又是从内阁办公的地方腾空了间房子给姜曰广做了办公场所,然后又是帮忙从翰林院调了些闲职的庶吉士过来给姜曰广打下手,这样才是把这印书局的框架给搭了起来。
不过朱由校是皇帝,日理万机,加上朱由校刚才所说是为了辽东之事才耽误了自己这印书局的事务,此刻姜曰广那里还能埋怨朱由校,便说道:“皇上忧国忧民,这些小事微臣那里能让皇上操心,微臣已是通过内阁大学士孙大人从内阁腾了间屋子给印书局,又是从翰林院调了些闲职的翰林来了这印书局,现在这印书局已是开始按皇上的意见开始编纂那个书册了。”
“现在就在编纂了么,这么快?”朱由校没有想到姜曰广在自己都不怎么关心的情况下,事情办的还是如此的快,不由一阵惊讶。
没想到还有更令朱由校吃惊的事,姜曰广接着说道:“皇上,在下人员一到齐便开始编纂了,昨日便是把那个样本给编纂出来了,今日来见皇上便是来递交这个书册给皇上观看的。”
朱由校听完吃惊的嘴巴都是有些合不上了,以前见过的那些大臣办事都是拖拖拉拉的,没想到这姜曰广却是个办事雷厉风行的官员,自己随口说说,只是发了道圣旨,封了个官便把这茬事给忘了,姜曰广却是在短短几日之内,连东西都给弄出来了。朱由校现在倒是非常想看看这姜曰广编纂的书册是如何的。
……………………………………………………………………
朱由校坐在龙案前,靠在龙椅上伸了个懒腰,瞄了一眼面前堆积的和小山一样的奏折,要是平时朱由校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批阅这些奏折的,不过现在辽东军情紧急,虽然熊廷弼一再上奏朝廷,保证辽东寸土不失,不过朱由校总是觉得不放心,连带这些天也是勤恳敬业起来,每日要么老老实实的呆在宫中批改奏折,要么召见些大臣来议议事,过的实在是乏味之极,此时便是在左顺门批阅奏折。
朱由校看到还有如此之多的奏折,心中一阵烦闷,将手中的奏折往桌上一抛,起了身来,走到屋中的窗前,轻轻推开窗户。窗外吹进一股刺骨的寒风,令朱由校的精神为之一振,此时已是北京的冬天,宫中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院中的那棵树肥大的叶子上,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一阵寒风吹过,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唰唰啦啦地飘落下来了。
这时魏朝轻轻走过来,在朱由校身后说道:“皇上,现在天气寒冷,还是不要吹这寒风为好,要是屋中太热,奴才命人减去些炭火。”
朱由校认真的看着窗外的景色,喃喃的说道:“是有些热,减去些炭火好了。”
接着又是突地转过头来,对着魏朝问道:“把桌上的那些奏折拿到司礼监给王安去批改好了,改完就直接送到内阁去,朕今日有些不想批阅奏折了。”
魏朝听了朱由校所言便去忙活去了,朱由校却是继续在那看着屋外的天空发呆,过了片刻,魏朝派人安排妥当了事务,来到朱由校身后说道:“皇上,印书局院正兼翰林院编修姜曰广说是有事求见。”
朱由校想起前几日自己成立了的印书局,这些日子忙着辽东军务却也是忘了这茬子事,今日姜曰广定是来汇报他的工作情况的,便说道:“快些宣进来,朕这都差点忘了这印书局之事了,今日来定是有些事情来。”
过了片刻,姜曰广便宫中的锦衣卫领了进来,姜曰广进门下跪叩首道:“皇上…………”
朱由校也是讨厌这番规矩,一来便是下跪,便一把打断姜曰广,笑着说道:“姜爱卿就不用这般规矩了,平身吧。”
姜曰广见皇上发话便立刻站了起来,说道:“谢皇上恩典。”
朱由校又是接着说道:“这些日子朕忙于辽东事务,这印书局的事务便是没有时间去关注,姜爱卿这些有没有什么困难。要是有的话,朕给你处理了。”
姜曰广听完神色一振,马上说道:“皇上给各部都是下了旨意,而且这印书局却是内阁的直属结构,这各部都是十分配合,现今这印书局却是运行的十分之好。”
朱由校听完甚是满意,本来还是怕六部的官员又是推诿拖延,看来前些日子方从哲致仕给这些大臣敲了敲警钟,现在只要是自己吩咐下去的事情都是完成的十分顺利,这样便好,于是朱由校又是笑着说道:
“朕当初一时兴起便设了这印书局,也只是点了姜爱卿这个局正,爱卿手下可是没有一兵一卒,刚刚听到爱卿来了朕还是在埋怨自己忘了此事,现在看爱卿之色,好似这问题已是解决。”
姜曰广听得朱由校此番话,心中也是一阵气愤,想朱由校当初在那聚福楼时把这印书局说的是天花乱坠,如何如何之好,自己听完也是兴奋不已,可是第二天,朱由校的圣旨来了之后,只是把自己的官给封了,却是没有告诉自己到那办公,手下到那去找。自己还是郁闷了半天,最后实在是没有了办法,自己不得不去跑了跑现在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后门,还好孙承宗念着和姜曰广的关系,又是听闻是朱由校的意见,便用心给姜曰广办了办实事,又是从内阁办公的地方腾空了间房子给姜曰广做了办公场所,然后又是帮忙从翰林院调了些闲职的庶吉士过来给姜曰广打下手,这样才是把这印书局的框架给搭了起来。
不过朱由校是皇帝,日理万机,加上朱由校刚才所说是为了辽东之事才耽误了自己这印书局的事务,此刻姜曰广那里还能埋怨朱由校,便说道:“皇上忧国忧民,这些小事微臣那里能让皇上操心,微臣已是通过内阁大学士孙大人从内阁腾了间屋子给印书局,又是从翰林院调了些闲职的翰林来了这印书局,现在这印书局已是开始按皇上的意见开始编纂那个书册了。”
“现在就在编纂了么,这么快?”朱由校没有想到姜曰广在自己都不怎么关心的情况下,事情办的还是如此的快,不由一阵惊讶。
没想到还有更令朱由校吃惊的事,姜曰广接着说道:“皇上,在下人员一到齐便开始编纂了,昨日便是把那个样本给编纂出来了,今日来见皇上便是来递交这个书册给皇上观看的。”
朱由校听完吃惊的嘴巴都是有些合不上了,以前见过的那些大臣办事都是拖拖拉拉的,没想到这姜曰广却是个办事雷厉风行的官员,自己随口说说,只是发了道圣旨,封了个官便把这茬事给忘了,姜曰广却是在短短几日之内,连东西都给弄出来了。朱由校现在倒是非常想看看这姜曰广编纂的书册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