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所为很快的便是传到了京师紫禁城,此时朱由校正在和孙承宗和徐光启还有熊廷弼三人在左顺门中商议着官制改革的事宜。

    "皇上,微臣觉得这内阁应该还是唤着内阁!"孙承宗脸无表情的说道。

    徐光启接着孙承宗的话说道:"不对,既然要官制改革,自然要有些变化,这内阁从太祖开始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今为何还要死守这一名称!依微臣的意见,还是改为总理衙门好了!"

    朱由校看着孙承宗和徐光启总是为着这么些小事争论不休,有些头痛,便是对着熊廷弼问道:"熊爱卿觉得呢?"

    熊廷弼进京有些时间了,对朝廷的各种关系都是有了了解,对于孙承宗和徐光启之间的矛盾,熊廷弼是不愿意参与的。

    "皇上,这些是官制改革的细枝末节,不是今日辩论的重点,似乎无须这般争论吧!"

    熊廷弼这话一说,倒是让孙承宗和徐光启停住了嘴。

    "这些还是朕来决定,你们就不用争论了,朕要知道这官制改革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啊!这时间一日一日过去,但是朕看你们的进展实在是..."朱由校现在已经有些怀疑孙承宗等人在给自己使绊子,故意拖延时间。

    孙承宗这时看了看熊廷弼,心想看你如何处理,而熊廷弼显然早有准备。

    "皇上,这官制改革进展虽然慢些,但是却没有什么困难,只是工作量比预想的大了很多,如果重新构思一套行政系统的话,这样整个改革的成本太高,所以微臣一直在仔细研读皇上给微臣的提纲,微臣觉得皇上的很多看法不切实际!"

    朱由校倒是有些着急,那可是自己辛苦工作的结晶,自己苦心钻研了半月,还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来修改,才是提出了那么一份提纲,现在倒被人说不切实际,不由的有些恼怒的问道:"有什么不切实际,你说来听听!朕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来!"

    熊廷弼还是不温不火的回道:"像皇上所说的要成立立法院,微臣便是觉得不实际,立法院的院士由百姓层层选出,这样最后选出的还不是各地的大儒、乡绅,这些人去修改大明律法就更是不切实际了,怎么能期望这些人去修改大明律法这种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呢,这些人懂么?"

    朱由校自然知道明朝人的素质还没有到能够实行民主的地步,而且朱由校也没有实行那些虚伪的民主的意思,开玩笑,皇权这个东西有时候你会觉得厌烦,但是真的要你放弃,那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朱由校搞上这个立法院的目的不过是淡化都察院的权利。

    "那爱卿以为应该如何?"熊廷弼也算是自己人,朱由校没有必要为了熊廷弼的一句话生气,而且熊廷弼这种人浸淫官场几十年,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微臣的意思是,这个要有,但是不能是现在,至少第一次官制改革的时候不能有!"

    朱由校的计划是预计三次大的改革搞定,每次都有各自改革的重点,第一次重点清理内阁六部,第二次重点是大理寺和都察院这种衙门,最后一次便是完全完成。

    朱由校这时候拿起一份折子,稍微看了看说道:"那爱卿的意思是去处这个立法院,然后把六部各自拆分,再新设一些衙门,如果仅仅这般的话,便是没什么改变了!"

    熊廷弼这时候却是从衣袖中拿出一个纸片,开始念道:"皇上,首先内阁要变成常设机构,设立官署,大学士品级一品,负责提供决策以供皇上参考,草诏,票拟和批答,通政司合并至内阁,内阁便有了收发本章的权利,然后内阁还要保存皇上的印章,这样司礼监便可以撤除!而皇上所说的立法院的立法功能也划归内阁..."

    朱由校越听越是觉得不对劲,怎么越听越是赶紧像是国务院似的,这样一来自己这个皇帝到底干什么去了,不行,这可是明摆着削弱自己的君权,要是刚刚登基那会自己还会有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可是过了一年多的帝王生活之后,朱由校已经舍不得这世人羡慕的皇权。

    "在这奏折里,六部的改革朕没什么异议,爱卿的提案仅仅比朕少增设几个衙门而已,那些都可以放置以后再说,可是内阁似乎不大合适!还要回去再议!"

    孙承宗可不是熊廷弼,熊廷弼和朱由校接触的时间断,对朱由校根本就不了解,但是孙承宗可不一样,孙承宗可是朱由校登基以后第一个信任之人,因此朱由校的那些奇异东西孙承宗见识了许多,如今熊廷弼把朱由校的想法改的乱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