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跟刘巴关门讨论,把租庸调法公示之前的细节磋商完毕,下一阶段自然就是听取蜀中群臣和民间士绅的意见了。
税制改革自古都是大事,不可能君主或者诸侯一言堂的。
如果是全国性的改制,搞个一年半载公示期缓冲一下,都是很正常的。比如后世唐德宗时候,宰相杨炎搞两税法,就公示了半年多,从779年五月份开始公示,780年正月才开始执行。
而考虑到刘备现在统治的只是益州,面积较小交通便利,地方上的意见反馈也比较快,公示期才能缩短到两三个月。
反正汉朝不像唐朝那样普遍一年两季收成,也不存在夏税秋税分开征的问题。
汉末都是秋收之后一刀切收到位,所以李素建议刘备宣布“初平四年七月初一正式实施新税法”,正好赶上今年的秋收。
现在才三月上旬,时间还足够。
三月初七这天,刘备亲自看了李素和刘巴的讨论结果,以及两人商谈时的“会议纪要”,也提前把鲁肃从汉中先暂时召回来,然后在三月初九闭门听取了鲁肃、荀攸、诸葛瑾等人的建议。
当然这里面主要还是听取鲁肃的意见,其他俩人只能算添头,未来的《租庸调法》上能署名的立法者,也就李素刘巴为主,鲁肃为辅。
因为诸葛瑾资历太浅,只是一介郡丞不了解全局情况,而荀攸虽然年长有智,却只擅长兵法战策,民政后勤非其所长。
最终,刘备在三月初十把新税制抄录百余份、加盖权摄汉中王的玺印,火漆封印后明发益州各郡县,让官员与名士上书言事,有反对的可以趁着这个最后的机会跳出来。
考虑到蜀地的交通困难、赶路花费较大,刘备还宣布可以给予言事之人“公车上书”的便利,官方提供车马舟船口粮盘缠——
也别觉得“公车上书”是近代变法才有的专利,其实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就是汉朝朝廷改制时、征辟贤良方正科名士谏言献策的故事。
……
公示敕令发出之后,李素还有些担心,觉得反对的声音或者既得利益阶层的上蹿下跳会汹涌而来——因为他前世看到的很多涉及古代改革的网络也都是这么写的嘛。
所以最初的那三五天,李素居然忐忑得有点睡不着觉。
类似于后世那种刚上架或者刚上大推荐位的网络写手,因为战争迷雾看不清首订数据、收藏增幅,每隔一两个时辰忍不住要醒来翻一翻手机看看后台。
李素虽然没有手机没有数据查询入口,但他有很多属吏仆婢,日常情况下以他的忙碌程度,每天起码有几十个访客或者书信的通报。
现在日常工作还要继续,来信公文依然不断,他就微微有点暂时神经衰弱,总是一听到有紧急公文,就下意识以为是反对派跳出来了,结果翻开一看也不是很紧急。
为这事儿,李素还难得发火,家法惩戒了两个没眼色帮访客递文书拜帖的婢女。
这样被折腾了三五天之后,李素才渐渐冷静下来,赶上鲁肃又要回南郑去处理北方事务,上门找他告别,李素就摆酒设舞乐招待,给鲁肃践行。
税制改革自古都是大事,不可能君主或者诸侯一言堂的。
如果是全国性的改制,搞个一年半载公示期缓冲一下,都是很正常的。比如后世唐德宗时候,宰相杨炎搞两税法,就公示了半年多,从779年五月份开始公示,780年正月才开始执行。
而考虑到刘备现在统治的只是益州,面积较小交通便利,地方上的意见反馈也比较快,公示期才能缩短到两三个月。
反正汉朝不像唐朝那样普遍一年两季收成,也不存在夏税秋税分开征的问题。
汉末都是秋收之后一刀切收到位,所以李素建议刘备宣布“初平四年七月初一正式实施新税法”,正好赶上今年的秋收。
现在才三月上旬,时间还足够。
三月初七这天,刘备亲自看了李素和刘巴的讨论结果,以及两人商谈时的“会议纪要”,也提前把鲁肃从汉中先暂时召回来,然后在三月初九闭门听取了鲁肃、荀攸、诸葛瑾等人的建议。
当然这里面主要还是听取鲁肃的意见,其他俩人只能算添头,未来的《租庸调法》上能署名的立法者,也就李素刘巴为主,鲁肃为辅。
因为诸葛瑾资历太浅,只是一介郡丞不了解全局情况,而荀攸虽然年长有智,却只擅长兵法战策,民政后勤非其所长。
最终,刘备在三月初十把新税制抄录百余份、加盖权摄汉中王的玺印,火漆封印后明发益州各郡县,让官员与名士上书言事,有反对的可以趁着这个最后的机会跳出来。
考虑到蜀地的交通困难、赶路花费较大,刘备还宣布可以给予言事之人“公车上书”的便利,官方提供车马舟船口粮盘缠——
也别觉得“公车上书”是近代变法才有的专利,其实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就是汉朝朝廷改制时、征辟贤良方正科名士谏言献策的故事。
……
公示敕令发出之后,李素还有些担心,觉得反对的声音或者既得利益阶层的上蹿下跳会汹涌而来——因为他前世看到的很多涉及古代改革的网络也都是这么写的嘛。
所以最初的那三五天,李素居然忐忑得有点睡不着觉。
类似于后世那种刚上架或者刚上大推荐位的网络写手,因为战争迷雾看不清首订数据、收藏增幅,每隔一两个时辰忍不住要醒来翻一翻手机看看后台。
李素虽然没有手机没有数据查询入口,但他有很多属吏仆婢,日常情况下以他的忙碌程度,每天起码有几十个访客或者书信的通报。
现在日常工作还要继续,来信公文依然不断,他就微微有点暂时神经衰弱,总是一听到有紧急公文,就下意识以为是反对派跳出来了,结果翻开一看也不是很紧急。
为这事儿,李素还难得发火,家法惩戒了两个没眼色帮访客递文书拜帖的婢女。
这样被折腾了三五天之后,李素才渐渐冷静下来,赶上鲁肃又要回南郑去处理北方事务,上门找他告别,李素就摆酒设舞乐招待,给鲁肃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