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三,剑门关外。
刘备派信使来找李素、请他回南郑商议要事时,李素正在剑门关外调试验收他的“杠杆式投石机”呢。
李素身边,也跟着包括诸葛瑾、诸葛亮、糜威等等原本名义上应该跟着他学习的少年团,便于李素一边实践投石机的应用,一边教他们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数学算法。
这个冬天,他的《农政要术》终于写完了,很多种田经验细节,他原本不会的,也多方请教老农补全。从正月开始,李素闲来无事就在那儿鼓捣杠杆式投石车,顺带偶尔尽一下做老师的义务——
诸葛珪死的时候,可是把他几个儿子的教育工作托孤给李素的。诸葛珪都死了一年半多了,李素对诸葛兄弟和糜威一贯是放养,经史子集都让诸葛瑾教弟弟。
直到诸葛亮十周岁后,李素鼓捣投石机时,想起后世的诸葛亮也算是工程学奇才,改良了元戎连弩,还有木牛流马的传说。李素不想浪费诸葛亮的数学才能,才把他带在身边,学以致用教教他数学,启发一下他的脑瓜。
教学之前,李素也测验过一次诸葛亮的学问。
发现他一个10岁小孩儿、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纪,但历史和文学、哲学思辨水平早已达到了后世高中生的水平。
唯有数学课水平却比他的肉体年龄还差,基本上才等于小学三年级,物理更是连基本常识都不懂,最多只知道如何利用重力浮力这些零碎经验,谈不上学问。
既然如此,李素当然要大显身手了,跟着鼓捣了几个月投石车后,诸葛亮的数学水平就融汇贯通、突飞猛进到小学毕业的程度,物理常识基本上也达到了初中生刚上一年物理课的水平。
只不过李素没有给诸葛亮总结那么多系统的“定律”,纯粹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在投石车的工程实践中讲“重力浮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分解分析热胀冷缩”。
这些诸葛亮都能理解,甚至能帮李素进行一些练习性的计算,那智商也是没谁了。
……
“轰隆~”
随着第一发杠杆式投石机的一百汉斤石弹,在滕盾和木栅工事的掩护下,飞出两百步距离,砸在剑门关的城墙上,崩碎下来稀稀拉拉一些碎石,李素就知道他的实验初步有成果了。
城头微微有些慌乱,显然剑门关的守军第一次遭到投石车的攻击,有些猝不及防,尽管只有两三个士兵因为托大,被碎石迸飞溅伤,因此而导致的嘈杂,却是持续了好一会儿。
李素身边那些少年们,则是欢呼雀跃,第一次质变地感受到“学物理”的价值。
十岁的诸葛亮比其他人更加细心,学师傅那样拿着一把小一号的折扇,在那儿比划、口中喃喃自语:
“没想到,万物受力,都可以这样等效转化、定量分析。往配重篮里多加一块二十斤的石码,就能等效于原先通过滑轮多加一个勇士拉砲梢,一增一减,如此精确,天地不欺。”
诸葛亮这样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是因为,华夏自古以来的投石机,其实相比于同时代西方世界那些扭力机,更容易改造成“杠杆式配重投石机”。
后世很多人看演义,以为投石车就是刘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发明,这当然只是家言。华夏自从战国时期就有投石器了。
刘备派信使来找李素、请他回南郑商议要事时,李素正在剑门关外调试验收他的“杠杆式投石机”呢。
李素身边,也跟着包括诸葛瑾、诸葛亮、糜威等等原本名义上应该跟着他学习的少年团,便于李素一边实践投石机的应用,一边教他们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数学算法。
这个冬天,他的《农政要术》终于写完了,很多种田经验细节,他原本不会的,也多方请教老农补全。从正月开始,李素闲来无事就在那儿鼓捣杠杆式投石车,顺带偶尔尽一下做老师的义务——
诸葛珪死的时候,可是把他几个儿子的教育工作托孤给李素的。诸葛珪都死了一年半多了,李素对诸葛兄弟和糜威一贯是放养,经史子集都让诸葛瑾教弟弟。
直到诸葛亮十周岁后,李素鼓捣投石机时,想起后世的诸葛亮也算是工程学奇才,改良了元戎连弩,还有木牛流马的传说。李素不想浪费诸葛亮的数学才能,才把他带在身边,学以致用教教他数学,启发一下他的脑瓜。
教学之前,李素也测验过一次诸葛亮的学问。
发现他一个10岁小孩儿、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纪,但历史和文学、哲学思辨水平早已达到了后世高中生的水平。
唯有数学课水平却比他的肉体年龄还差,基本上才等于小学三年级,物理更是连基本常识都不懂,最多只知道如何利用重力浮力这些零碎经验,谈不上学问。
既然如此,李素当然要大显身手了,跟着鼓捣了几个月投石车后,诸葛亮的数学水平就融汇贯通、突飞猛进到小学毕业的程度,物理常识基本上也达到了初中生刚上一年物理课的水平。
只不过李素没有给诸葛亮总结那么多系统的“定律”,纯粹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在投石车的工程实践中讲“重力浮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分解分析热胀冷缩”。
这些诸葛亮都能理解,甚至能帮李素进行一些练习性的计算,那智商也是没谁了。
……
“轰隆~”
随着第一发杠杆式投石机的一百汉斤石弹,在滕盾和木栅工事的掩护下,飞出两百步距离,砸在剑门关的城墙上,崩碎下来稀稀拉拉一些碎石,李素就知道他的实验初步有成果了。
城头微微有些慌乱,显然剑门关的守军第一次遭到投石车的攻击,有些猝不及防,尽管只有两三个士兵因为托大,被碎石迸飞溅伤,因此而导致的嘈杂,却是持续了好一会儿。
李素身边那些少年们,则是欢呼雀跃,第一次质变地感受到“学物理”的价值。
十岁的诸葛亮比其他人更加细心,学师傅那样拿着一把小一号的折扇,在那儿比划、口中喃喃自语:
“没想到,万物受力,都可以这样等效转化、定量分析。往配重篮里多加一块二十斤的石码,就能等效于原先通过滑轮多加一个勇士拉砲梢,一增一减,如此精确,天地不欺。”
诸葛亮这样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是因为,华夏自古以来的投石机,其实相比于同时代西方世界那些扭力机,更容易改造成“杠杆式配重投石机”。
后世很多人看演义,以为投石车就是刘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发明,这当然只是家言。华夏自从战国时期就有投石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