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齐聚首都(1/4)
看着眼前这破破烂烂的教室,穷嗖埋汰的学生们,韩明燕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怎么会这样?自己怎么就落到这般田地呢?她本应该舒舒服服的待在首都,当一个人人尊敬的重点中学教师的啊!
更让韩明燕郁闷的是,回到老家后,她爹娘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要给她找婆家,她今年都二十四了,马上就要过年了,过了年就是二十五岁。
在这个年代,特别是在农村,一个姑娘家要是到了二十五岁还没嫁人,那就是别人眼中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即便她是大学毕业生,即便是正式的人民教师,都无法改变老姑娘不值钱的这条真理,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之资。
谁家要是有个老姑娘,那可是丢人现眼的事!
尽管韩明燕一再地跟她爹娘强调她现在还不想结婚,她对未来还有别的打算。但是,她爹娘却不肯听她的,仍旧紧锣密鼓地四处张罗着给她找合适的人家。
他们之所以对韩明燕的婚事这么上心,除了因为家里有个老姑娘的名声难听外,另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想趁着闺女现在还不算太老,又是大学毕业生,还是有正式的工作,找个条件好的婆家,再多要点儿彩礼,也好给韩彪娶个媳妇!
韩彪今年都二十二岁了,可还没有媳妇呢!
因为他们家穷,名声也不大好,所以,没有好人家的好姑娘愿意嫁到他们家来。
偏偏韩彪的心又高,主要也是因为老韩家的姑娘长得都好。他有自己的这帮姐妹们做参照物,丑姑娘他当然相不中了。
就这样,韩彪的婚事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地吊着,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韩龙现在还在监狱里坐牢,估计出来也是废了,韩志德两口子现在就全都指望着韩彪了。眼看着儿子二十二了,还没娶上媳妇,老两口子自然急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给儿子娶上媳妇叫儿子成了家。
其实,他俩早就指望靠着闺女找婆家多要些彩礼,好给儿子娶媳妇了。只是,这些年来韩明燕一直待在首都,从来不回来,也不给他们写信,他们给她写信她也不回。
首都离他们遥远,他们就是想咔哧韩明燕也卡哧不着。所以即便是不甘心,也奈何不了她。
但是现在不同了,韩明燕回来了!
她是他们的闺女,婚姻大事自然得由他们说了算!
于是,韩志德和胡慧芳俩就开始忙活起来,到处打听镇上条件好又肯花钱的人家,准备把韩明燕嫁出去……
韩明燕一气之下,就从家里搬出去了,搬到了学校的宿舍去住,只是,学校的宿舍条件很差,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四下透风。晚上睡觉时都得把脑袋包上,不然第二天早上起来准得冻感冒。
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屋里的水盆都结冰了,可以想象那屋里有多冷了吧。
而且,宿舍里并不是一个老师一个房间一张床,而是一铺大炕,几个老师挤在一张炕上睡。
怎么会这样?自己怎么就落到这般田地呢?她本应该舒舒服服的待在首都,当一个人人尊敬的重点中学教师的啊!
更让韩明燕郁闷的是,回到老家后,她爹娘就开始迫不及待的要给她找婆家,她今年都二十四了,马上就要过年了,过了年就是二十五岁。
在这个年代,特别是在农村,一个姑娘家要是到了二十五岁还没嫁人,那就是别人眼中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即便她是大学毕业生,即便是正式的人民教师,都无法改变老姑娘不值钱的这条真理,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之资。
谁家要是有个老姑娘,那可是丢人现眼的事!
尽管韩明燕一再地跟她爹娘强调她现在还不想结婚,她对未来还有别的打算。但是,她爹娘却不肯听她的,仍旧紧锣密鼓地四处张罗着给她找合适的人家。
他们之所以对韩明燕的婚事这么上心,除了因为家里有个老姑娘的名声难听外,另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想趁着闺女现在还不算太老,又是大学毕业生,还是有正式的工作,找个条件好的婆家,再多要点儿彩礼,也好给韩彪娶个媳妇!
韩彪今年都二十二岁了,可还没有媳妇呢!
因为他们家穷,名声也不大好,所以,没有好人家的好姑娘愿意嫁到他们家来。
偏偏韩彪的心又高,主要也是因为老韩家的姑娘长得都好。他有自己的这帮姐妹们做参照物,丑姑娘他当然相不中了。
就这样,韩彪的婚事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地吊着,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韩龙现在还在监狱里坐牢,估计出来也是废了,韩志德两口子现在就全都指望着韩彪了。眼看着儿子二十二了,还没娶上媳妇,老两口子自然急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给儿子娶上媳妇叫儿子成了家。
其实,他俩早就指望靠着闺女找婆家多要些彩礼,好给儿子娶媳妇了。只是,这些年来韩明燕一直待在首都,从来不回来,也不给他们写信,他们给她写信她也不回。
首都离他们遥远,他们就是想咔哧韩明燕也卡哧不着。所以即便是不甘心,也奈何不了她。
但是现在不同了,韩明燕回来了!
她是他们的闺女,婚姻大事自然得由他们说了算!
于是,韩志德和胡慧芳俩就开始忙活起来,到处打听镇上条件好又肯花钱的人家,准备把韩明燕嫁出去……
韩明燕一气之下,就从家里搬出去了,搬到了学校的宿舍去住,只是,学校的宿舍条件很差,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四下透风。晚上睡觉时都得把脑袋包上,不然第二天早上起来准得冻感冒。
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屋里的水盆都结冰了,可以想象那屋里有多冷了吧。
而且,宿舍里并不是一个老师一个房间一张床,而是一铺大炕,几个老师挤在一张炕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