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这样想的……”刘院长不禁回忆起了当日激烈的讨论。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刘院长的眼睛看到的是窗外浓绿的叶色和窗内的丁达尔现象,耳中听到的则是愤怒的吼声:

    “凭什么要我们单独审核杨锐的论文啊,那是我们答辩还是杨锐答辩啊?”

    “说的对,我也赞成请其他学校的教授来。”

    “我赞成,还有中科院的,最好请两位院士一起来。”

    “只是一场本科生的毕业答辩,我们自己做不了,还要请外校的教授来,还要请院士来?没有这样的道理。”蔡教授在努力的控制局势,但在刘院长听来,那不过是最后的挣扎罢了。

    果然有人冷然的问道:“蔡教授,我得说一句泄气话,反正我是不懂g蛋白偶联受体的,你懂吗?”

    “懂不懂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你看得懂杨锐的论文吗?”

    “看得懂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就杨锐现在搞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之前的清晰构象,后面还有三维结构是吧,你弄的清楚吗?你能完整评价吗?”

    “评价的完整不完整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老蔡,你娘的别打太极了啊!”

    “杨锐,经过我们研究,你的毕业论文既然已经写出来了,就不必安排指导老师了。”时隔一天,刘院长终于带来了生物系的最终决定。

    没人好意思做杨锐的指导老师。

    杨锐的名气在国内堪称如日中天,这是竞争诺贝尔奖带来的后遗症。

    现如今,杨锐虽然自己不说“我要拿诺贝尔奖”,但是,国内已经是开始造势,各种称号都往杨锐的脑袋上安,即便有些学者嫉妒的厉害,也是说不出话来。

    这是全国一盘棋的年代,政治挂帅是第一位的,其次来说,自然科学类的成果是能看得到的,一个pcr仪卖遍了全世界,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红遍了学术界,谁想说点不合时宜的话,也很难端得起来。

    同样的道理,杨锐既然拿出了g蛋白偶联受体做毕业论文,其他人再给他做指导老师就太不合时宜了。

    谁不知道杨锐是g蛋白偶联受体第一人,虽然吹牛的时候,学者们都想来一句“杨锐的g蛋白偶联受体还是我教的”,然而,撒的谎太大,确实是容易令人慌神的。

    最起码,北大的学者们不好意思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