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洪承畴不一样,他是封疆大吏,正牌的进士,崇祯三年时,就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崇祯四年,更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摄五省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又加太子太保,崇祯十二年为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更钦命督师。
这样的人,竟降奴贼!
要知道,当松山副将夏承德内应投降后,同被俘的辽东巡抚邱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副总兵江翥、饶熏等人皆宁死不屈。举朝上下,也以为洪承畴定然骂奴而死,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更极为悲痛,辍朝三日痛悼,以王侯规格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
没想到祭着祭着,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朝野哗然。
这不是普通的人物,他是朝廷能臣,位高权重,口碑还非常不错,更为皇帝所倚重。
这样的人降清,对朝野上下冲击力前所未有大。
很多人心头第一次笼罩上亡国的阴影。
难道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洪承畴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先例,就是文官也开始投敌。
大明朝到现在立国也有二百七十四年了,在洪承畴之前,只要是文官,不论清官贪官,官位高低,脑子里从来就没有投降的概念,洪承畴打破了这个戒律。
这不单是心理震撼与创伤,更有事实的危害在。
没有牛金星等文人加入,李自成只是单纯的流寇,不足为道。
投降鞑子的武将如过江之鲫,但他们所有人危害,加起来都不如洪承畴的一根小手指。因为武夫眼光有限,最多在战术的层面打转,唯有洪承畴可以站在本质、战略的高度看问题。
事实也证明,满清得了中国,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等投降的文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官,特别文臣中的重臣开始投降,也第一次让许多人正视与考虑亡国这个问题,开始保国还是保家的生死抉择。
也是此前大明二百七十三年没有一个文官投降,但洪承畴后,文官也开始源源不断投降的缘故。
但对“卖国无门”的普通人来说,这消息与预兆就让人心头沉痛,乱世人命贱如蝼蚁,十室九空,绝大部分人,只是“九空”中的一员,生死由不得他们自己,唯有一哭为罢。
送邸报来的攒典王奉就痛哭流涕,最后喝得醉醺醺的回去。
崇祯四年,更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摄五省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又加太子太保,崇祯十二年为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更钦命督师。
这样的人,竟降奴贼!
要知道,当松山副将夏承德内应投降后,同被俘的辽东巡抚邱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副总兵江翥、饶熏等人皆宁死不屈。举朝上下,也以为洪承畴定然骂奴而死,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更极为悲痛,辍朝三日痛悼,以王侯规格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
没想到祭着祭着,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朝野哗然。
这不是普通的人物,他是朝廷能臣,位高权重,口碑还非常不错,更为皇帝所倚重。
这样的人降清,对朝野上下冲击力前所未有大。
很多人心头第一次笼罩上亡国的阴影。
难道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洪承畴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先例,就是文官也开始投敌。
大明朝到现在立国也有二百七十四年了,在洪承畴之前,只要是文官,不论清官贪官,官位高低,脑子里从来就没有投降的概念,洪承畴打破了这个戒律。
这不单是心理震撼与创伤,更有事实的危害在。
没有牛金星等文人加入,李自成只是单纯的流寇,不足为道。
投降鞑子的武将如过江之鲫,但他们所有人危害,加起来都不如洪承畴的一根小手指。因为武夫眼光有限,最多在战术的层面打转,唯有洪承畴可以站在本质、战略的高度看问题。
事实也证明,满清得了中国,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等投降的文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官,特别文臣中的重臣开始投降,也第一次让许多人正视与考虑亡国这个问题,开始保国还是保家的生死抉择。
也是此前大明二百七十三年没有一个文官投降,但洪承畴后,文官也开始源源不断投降的缘故。
但对“卖国无门”的普通人来说,这消息与预兆就让人心头沉痛,乱世人命贱如蝼蚁,十室九空,绝大部分人,只是“九空”中的一员,生死由不得他们自己,唯有一哭为罢。
送邸报来的攒典王奉就痛哭流涕,最后喝得醉醺醺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