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汉室礼仪
听得李敏如此问,贺翔便也追问了一句:“掌门可要小心,万一精武卫的人和公孙恭勾结在一起,咱们就危险了。”
曹伟呵呵一笑,道:“请军师和贺护法放心,今日的伏虎派已非昔日的伏虎派,分享情报、人员互助,我们和精武卫的关系早已是密不可分了。在数年前,周大人曾允诺于我,精武卫会大力协助我们伏虎派,只要我们堂堂正正行事,不做不义之事。故今日之事,当不在话下。”
李敏闻言点了点头,颇为高兴地道:“周大人辖有十余个郡县,地域广阔,带甲怕有百万,早已是名震一方的诸侯,若能得到他的帮助,咱们伏虎派中兴有望了!”
贺翔为人稳重老成,在派中素有威望,听曹伟如此说,便也不再说什么了,心中却暗道:“无论如何,伏虎派的事总要由伏虎派的人来解决,依靠旁人总是权宜之计。对于周瑜的精武卫,还需要多加观察和注意。”
就在伏虎派上下忙于召集辽东部众,联络精武卫及其它门派,准备趁夜突袭公孙恭府宅的时候,远在许都的天子刘协正在召见袁绍属下的军谋校尉应劭。
应劭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其父应奉,乃汉桓帝在位时的名臣,官职司隶校尉。应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任泰山郡太守。
初平二年,黄巾军纠集了三十万余人进入泰山郡界。应劭纠率文武连续与黄巾军作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黄巾军大惧,全部退却,郡内得以安宁。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儿子曹德从琅讶入泰山,应劭派兵迎接他们,却没有接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来怨恨曹嵩之子曹操数次出兵攻打徐州,就使轻骑追击曹嵩父子,并杀之于郡界。应劭害怕曹操杀来,放弃泰山郡太守的职务,投奔了冀州牧袁绍,被任命为军谋校尉。
“臣应劭叩见皇上~~~”,应劭跪在地上行三拜九叩之礼。
刘协平静地宣道:“爱卿平身~~”。
应劭恭恭敬敬地起身,奏道:“皇上都许,乃天下所望。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载籍是为了决嫌疑,明是非,赏罚的分寸,比较恰当,使后代人有所借鉴。所以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辞官后,朝廷每有政议,数次派廷尉张汤亲至他住的陋巷,问其得失。于是写下《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件事,动以经对,说得很详尽了。”
“逆臣董卓,颠覆王室,烧毁书籍,没有剩下一点,开天辟地以来,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今大驾东征,巡视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臣几代受恩,受福不浅,窃不自量力,贪少云补,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和《春秋断狱》共二百五十篇。删去重复之处,成为简洁之文。又集驳议三十篇,分类编辑,共八十二事。见之于《汉书》的有二十五处,《汉记》四处,都删叙润色,以全本体。有二十六处,博采古今理玮之士,文章有光彩,德义也可观。有二十七篇,是臣所创造。不能说必合道衷,心有所思,聊以表述罢了。”
“从前郑人以干鼠为璞玉,卖给周人;宋国的愚夫也以燕石为宝,缇绍十重。看到的人掩口大笑,斯文之族,多半像这。《左氏》实云虽有大国姬妾,也不抛弃陋贱之人,大概是用来代替匮乏哩。因此敢露顽劣之才,附于明哲之后。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可以供给圣听.希陛下日理万机之余.随便翻阅。”
刘协闻之大喜,夸奖道:“爱卿学识渊博,于律令、仪礼尤其熟悉,著作颇多,甚好甚好。爱卿之著作,朕自会令人去取,当认真阅读,希有收获。”
应劭闻言停顿了片刻,接着奏道:“臣听闻迁都许县以后,旧章堙没,***罕存。便缀集所闻,写有《汉官礼仪》一书,涉及到朝廷制度,百官典式,还请皇上过目。”
说罢,应劭将怀中的《汉官礼仪》一书取出,交给内侍,内侍再疾走数步,呈给刘协。刘协翻来一看,见书中都是关于官场礼仪、朝会、郊祀、封禅、陵墓规制等制度以及各衙署行事旧例,更是大喜。
自从刘协被迫逃出长安,历经风险,辗转到了许都后,这些方面的书籍都已经散失了。如今曹操执掌朝政,对自己虽然还是恭敬有加,但是皇室的威仪较之以前则是弱了许多,如果能够恢复,自是大喜之事。
应劭抬眼见天子脸上荡漾着喜悦之色,便上前一步道:“皇上,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周朝尚文重礼,长期积累起繁杂而丰富的礼制,后被整理成《周礼》。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僭越,天下纷争,礼崩乐坏。高祖建都长安之后,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祖患之。”
“高祖遂令博通古礼的博士叔孙通制定朝仪,诸侯群臣朝贺皇帝刘邦时,均须按照礼仪行事,否则必遭惩处。高祖感受到了天子的无上权威,便赏赐叔孙通许多礼物,跟随叔孙通修行儒学的学生也感到了莫大的荣耀,称师傅叔孙通为圣人再世。”
刘协聪慧非常,听应劭如此说,便大笑道:“爱卿就是今日的叔孙通啊,爱卿收集整理汉仪,花费诸多心思、心力,证明你对汉室的耿耿忠心,理当嘉奖!”
听得李敏如此问,贺翔便也追问了一句:“掌门可要小心,万一精武卫的人和公孙恭勾结在一起,咱们就危险了。”
曹伟呵呵一笑,道:“请军师和贺护法放心,今日的伏虎派已非昔日的伏虎派,分享情报、人员互助,我们和精武卫的关系早已是密不可分了。在数年前,周大人曾允诺于我,精武卫会大力协助我们伏虎派,只要我们堂堂正正行事,不做不义之事。故今日之事,当不在话下。”
李敏闻言点了点头,颇为高兴地道:“周大人辖有十余个郡县,地域广阔,带甲怕有百万,早已是名震一方的诸侯,若能得到他的帮助,咱们伏虎派中兴有望了!”
贺翔为人稳重老成,在派中素有威望,听曹伟如此说,便也不再说什么了,心中却暗道:“无论如何,伏虎派的事总要由伏虎派的人来解决,依靠旁人总是权宜之计。对于周瑜的精武卫,还需要多加观察和注意。”
就在伏虎派上下忙于召集辽东部众,联络精武卫及其它门派,准备趁夜突袭公孙恭府宅的时候,远在许都的天子刘协正在召见袁绍属下的军谋校尉应劭。
应劭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其父应奉,乃汉桓帝在位时的名臣,官职司隶校尉。应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任泰山郡太守。
初平二年,黄巾军纠集了三十万余人进入泰山郡界。应劭纠率文武连续与黄巾军作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俘虏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黄巾军大惧,全部退却,郡内得以安宁。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儿子曹德从琅讶入泰山,应劭派兵迎接他们,却没有接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来怨恨曹嵩之子曹操数次出兵攻打徐州,就使轻骑追击曹嵩父子,并杀之于郡界。应劭害怕曹操杀来,放弃泰山郡太守的职务,投奔了冀州牧袁绍,被任命为军谋校尉。
“臣应劭叩见皇上~~~”,应劭跪在地上行三拜九叩之礼。
刘协平静地宣道:“爱卿平身~~”。
应劭恭恭敬敬地起身,奏道:“皇上都许,乃天下所望。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载籍是为了决嫌疑,明是非,赏罚的分寸,比较恰当,使后代人有所借鉴。所以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辞官后,朝廷每有政议,数次派廷尉张汤亲至他住的陋巷,问其得失。于是写下《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件事,动以经对,说得很详尽了。”
“逆臣董卓,颠覆王室,烧毁书籍,没有剩下一点,开天辟地以来,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今大驾东征,巡视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臣几代受恩,受福不浅,窃不自量力,贪少云补,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和《春秋断狱》共二百五十篇。删去重复之处,成为简洁之文。又集驳议三十篇,分类编辑,共八十二事。见之于《汉书》的有二十五处,《汉记》四处,都删叙润色,以全本体。有二十六处,博采古今理玮之士,文章有光彩,德义也可观。有二十七篇,是臣所创造。不能说必合道衷,心有所思,聊以表述罢了。”
“从前郑人以干鼠为璞玉,卖给周人;宋国的愚夫也以燕石为宝,缇绍十重。看到的人掩口大笑,斯文之族,多半像这。《左氏》实云虽有大国姬妾,也不抛弃陋贱之人,大概是用来代替匮乏哩。因此敢露顽劣之才,附于明哲之后。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可以供给圣听.希陛下日理万机之余.随便翻阅。”
刘协闻之大喜,夸奖道:“爱卿学识渊博,于律令、仪礼尤其熟悉,著作颇多,甚好甚好。爱卿之著作,朕自会令人去取,当认真阅读,希有收获。”
应劭闻言停顿了片刻,接着奏道:“臣听闻迁都许县以后,旧章堙没,***罕存。便缀集所闻,写有《汉官礼仪》一书,涉及到朝廷制度,百官典式,还请皇上过目。”
说罢,应劭将怀中的《汉官礼仪》一书取出,交给内侍,内侍再疾走数步,呈给刘协。刘协翻来一看,见书中都是关于官场礼仪、朝会、郊祀、封禅、陵墓规制等制度以及各衙署行事旧例,更是大喜。
自从刘协被迫逃出长安,历经风险,辗转到了许都后,这些方面的书籍都已经散失了。如今曹操执掌朝政,对自己虽然还是恭敬有加,但是皇室的威仪较之以前则是弱了许多,如果能够恢复,自是大喜之事。
应劭抬眼见天子脸上荡漾着喜悦之色,便上前一步道:“皇上,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周朝尚文重礼,长期积累起繁杂而丰富的礼制,后被整理成《周礼》。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僭越,天下纷争,礼崩乐坏。高祖建都长安之后,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祖患之。”
“高祖遂令博通古礼的博士叔孙通制定朝仪,诸侯群臣朝贺皇帝刘邦时,均须按照礼仪行事,否则必遭惩处。高祖感受到了天子的无上权威,便赏赐叔孙通许多礼物,跟随叔孙通修行儒学的学生也感到了莫大的荣耀,称师傅叔孙通为圣人再世。”
刘协聪慧非常,听应劭如此说,便大笑道:“爱卿就是今日的叔孙通啊,爱卿收集整理汉仪,花费诸多心思、心力,证明你对汉室的耿耿忠心,理当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