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涵与温爸妈在家里,说顾温瑜的事情。

    知青点,此时大家吃过晚饭后,也在说大队长家的事情。

    知青宿舍是两间大通铺,男女各一间房,一个储物间放各自的东西,剩下一个小的偏房,是第一批知青下到队里来插队的时候,才重新建起来的,作为专门的厨房用。

    最早一批下到桃源村的知青,是六八年的时候来的,到现在快七三年了,已经五年了。

    当时到队里,是一男一女两个知青。后面又陆陆续续下来,到后面就有六个知青了。

    今年又新来一批知青,一共是两男两女,新来的四个知青,和最早的一批知青一起,知青点一共住了十个知青。

    五男五女,分别住在两间大屋子的知青,算的上十分热闹。

    对大队长家的事情,知青们,就没有不好奇的。这首先就是队长闺女,长得十里八乡第一漂亮,是村里一枝花。

    何况这支花,还与县城父母都是厂领导的干部家庭定了娃娃亲,这以后就妥妥的城里户口,能不让人羡慕?

    知青,谁不是城里户口?

    要说羡慕,头几年的时候,支持政策‘知识青年到贫困的山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农村去’,大家来的时候,都是一腔热血。

    可日复一日的的劳累,学的知识用不上。本引以为傲的城市户口也帮不上门。

    甚至因为是城里来的,还被乡下的社员嫌弃知青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干活不行,上工不行,在年底还得一样凭借公分分社员们的粮食。

    社员们,过了劲儿,也反应过来了。就没有不嫌弃知青的。

    知青们干活确实不行,又不是这里原著居民,被排斥是常有的事情。

    这年头,实行大集体经济,吃穿用度全都靠计划来,就是一年到头的粮食,也是一年两次分粮吃,而且是最后按照各自的公分劳动分粮食。

    就是一家人有壮劳力的家庭,一年能分到四百多斤粮食,这还是满公分的社员才能分到,平均差不多一天一斤多粮食,这还有粗粮一起的。

    就更不要说知青们了,女知青们,一年下来分到两百多斤粮食也是常事。

    所以,社员们,饿肚子是常态了。

    若是有家里有补贴的,日子自然好过很多,也根本不在意队上能分多少粮食。

    现实是,知青里,除了新来的这几个首都知青,看着家里条件不错,日子还好过一点。前面那些知青,一年分下来的粮食,自己留一部分,还得给城里的家人寄钱粮回去,日子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