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瑜……”

    段实秀与萧由对望了一眼,神态各异。

    萧由是极为淡定的。

    他的志向从来不在于做官,实际上若不是赵和,他早就辞官不做隐于市井了。因此,他对于自己今后担任什么职务,并没有太大追求。

    段实秀则不然,段实秀的志向甚高,北州的经历也让他有一种特殊的紧迫感,总觉得时不我待,若不能早居高位,未来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他二人都很清楚,他们是作为丞相的候选人而被赵和提拔到如今的太尉长史、丞相长史位置上的,此前河北、河东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他们镇抚地方的资历,接下来便是在中枢历练——长则五年,少则三年,他们就会正式进入帝国的最高层,甚至有可能直接从常晏与陈阳手中将丞相、御史大夫的位置接过去。

    但他们并非没有对手,虽然象张钦之辈资历与他二人相比尚浅,但众人都在拼命地表现自己,争取功劳。现在还要加上一个诸葛瑜——此人实在太能干,以至于赵和都有些想破格提拔起来,而不需要经过科举一途了。

    理由是现成的:为平定江南的正统朝小朝廷立下殊功。

    诸葛瑜往江南走一趟,正统朝立刻生出乱子,先是被视为正统朝唯一一个梁柱级别的人物董伯予突然中风病危,紧接着因为南迁的九姓十一家支持南征,而江南本土大族重土难迁,双方在战略上发生重大矛盾,彼此攻讦不休,甚至发展到相互派出家臣刺客当道刺杀的地步。

    对北方的赵和来说,这就是天赐良机,所以他才决定亲征江南。

    就这一件事上来说,诸葛瑜可谓居功甚伟,这等情形之下,赵和向萧由与段实秀询问诸葛其人如何,便有着要重用此人的意思。一秒记住

    “此人雄略,我不如也。”过了会儿,萧由说道。

    紧接着段实秀也道:“折冲樽俎,谈笑破敌,此人可为方帅之任;躬耕垄亩,恬淡自守,此人可为边郡之守。”

    萧由与段实秀又对望了一眼,两人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萧由与赵和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这么说,没有谁能够越过他成为赵和身边的第一人。萧由自承不如诸葛瑜,但只是在“雄略”之上不如,言外之意就是若论精细之处,自己绝不会逊色于诸葛瑜。他对诸葛瑜的评价,还是褒奖的多,因为他并不在意诸葛瑜会威胁到自己。

    段实秀对诸葛瑜的评价看上去也相当高,方帅之任、边郡之守——这都是可以独当一面专任一方的要职。但实际上,却也将诸葛瑜排除在中枢之外,至少在短时间内,诸葛瑜不能随侍赵和身旁。这样一来,当诸葛瑜在边郡地方积累足够的功劳,能够来到赵和身边时,他与段实秀的差距已经固定下来。以段实秀的本领,在这么大的差距之下,若不能一直保持对此人的优势,那也是合该为其让道了。

    两人的心思,赵和同样也明白,他方才只不过随口一问罢了,并不指望能从这二人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人皆有私心,自古便如此,只要私心不误正事,何必去求全责备?便是大公若禹者,不也杀防风氏?所以赵和以为,人不可求其大公无私,因为这不现实,人当求其大公而小私,即公利胜于私利,如此公私两便,方是治国长久之道。

    “诸葛确实是有才之人,惜哉他未必能为我所用。”在稍稍思忖了一会儿之后,赵和叹了口气道。

    他如今是有人才饥渴之症,凡有所才者,都恨不得收入麾下。

    “主公何出此言,主公虚怀若谷,知人善用,诸葛瑜既然渡江立功,便是有心为主公效力,主公再予其礼遇,何愁其人不出?”段实秀讶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