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之声。

    此时殿中都是内侍与宫女,外臣等闲不得入内。嬴祝连忙收敛怒意,坐回位置之上,又用了几分力气,让自己面上浮起笑容。

    然后他便看到了董伯予。

    董伯予如今已是银须银发,若非面容仍然红润,他进来之后,瞥了一眼地上的碎瓷器,又看了看周围低头的内侍宫女,轻轻摆了摆手。

    内侍宫女们纷纷退下,片刻之后,殿中只余董伯予与嬴祝二人。

    “陛下纵有怒意,亦不该杀人泄愤。人主怒而杀人,臣仆怨而弃主。”

    “老师说的是,朕这几日做得过了。”面对董伯予的指责,嬴祝倒没有辩解,直接就承认了错误。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陛下闻谏则喜,从谏如流,有名主气象。”董伯予倒不是一昧指责嬴祝,若真如此,他与嬴祝也迟早会反目。因此,他恭敬地拱了拱手,向嬴祝行了一礼,还夸了对方两句。

    嬴祝摆了摆手:“老师何必赞我,若无权臣,又值太平之时,我确实是守成之主,但如今这局面……”

    “事尚有可为,陛下还不必灰心丧气。”董伯予道。

    “还有什么可为?”嬴祝惨然一笑,“敌强我弱,局势明显,回天乏术啊。”

    “未必,僭主看似势大,但是隐忧重重,局势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董伯予道。

    “老师早就说过了,但那些隐忧终究只是隐忧,若有时间,或许会发作,如今我们缺的便是时间啊。”

    “所以我们要拖时间。”董伯予沉声道:“臣请命北伐!”

    “北伐”二字一出,嬴祝愕然。

    “这是何意?”过了一会儿,嬴祝才问道。

    “陛下可知秦岭、淮河?”董伯予道。

    “自然知道。”

    “陛下可知秦岭淮河南北麦熟不同?”

    嬴祝哪里知道这样的细节,他皱着眉,等待董伯予的解释。

    原来秦岭、淮河乃是大秦南北分界之线,因为其北气候稍冷,故此这一线南北农作物成熟的时间有七至十五天的差距——南方先熟,北方后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