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圣上对红月这孩子的关爱,臣虽收养他们长大,但亦应该尊重她自己的选择,不光是红月,其他孩子还有臣的女儿,臣都希望他们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去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相信圣上也会赞成臣的想法的!”王静辉笑着说道。

    “朕亦知你的心意,很多朝臣都到这里让朕说亲,不过朕知道爱卿的脾气,都给挡回去了!”

    “多谢圣上成全!”

    “这次朕把爱卿召来一是告诉爱卿你的徒弟在西北都平安无事;另外便是朝廷的抡才大典结束也有段时间,昨日中书省已经把高中举子的名单报上来了,不过介甫先生、君实先生都对这份名单不满意,所以中书省报上来的名单亦非一份,而是两份。”

    王静辉一听司马光和王安石各报了一份名单上来也不稀奇,心中只是在为李慎等这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感到有些惋惜,尤其是李慎,以王静辉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他已经很好的继承了自己的思想,难得的是李慎不用想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后恶补一通六经,他从小便学的是这个,加之这小家伙简直就是个神童,真是学什么通什么,更难得的是欧阳修、苏洵三父子等人对李慎夸奖尤佳,以李慎的才学在这次抡才大典中拿个状元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王静辉担心的是王安石的影响——王安石显然不会放弃借这次抡才大典召集士林举子中有志于变法图强的同道之人的,这就给李慎带上了一个紧箍咒,尽管王静辉事前曾经非常隐讳的告诉李慎和其他参考的学生,在策论一试当中要对变法改革多少倾向一点,但除了讨好王安石地口味之外,还有司马光也是这场抡才大典的主考官,这就犹如夹心饼干一般。不仅他自己很是担心,就是李慎等学生面对考题的时候也会犹豫不定。

    皇帝赵顼看到王静辉脸上并没有什么惊奇的表情,反倒是对这个结果非常坦然,仿佛这次中书省交上两份名单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好奇的问道:“爱卿对中书省呈上的这两份名单难道感到非常正常吗?”

    “圣上,君实先生和介甫先生在这次抡才大典取士上有所分歧这是必然的事情!尽管君实先生决定为介甫先生变法拾缺补遗,并且两人都认为大宋目前都需要改革,但这并不代表两人就真地能够毫无分歧。这次抡才大典名单便是如此,所以臣对中书省出来两份名单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皇帝赵顼听后笑着说道:“爱卿倒是对两位先生了解的很!不过以卿之间朕应该选择那份名单呢?!”

    王静辉说道:“臣不敢干涉圣上的决断,更不能代替圣上来做这个决断,臣只能给圣上代为分析一番,但这也仅属臣的一家之言,能不能用还需圣上自己来决定!”

    “爱卿但说无妨,朕是不会怪罪你的!”

    “两位先生虽然都主张变法,但对变法的程度、力度、范围、持续时间都有着不同的看法,相对起来君实先生更为平缓一些,而介甫先生的‘急风骤雨’论调素不为朝廷元老所喜。但介甫先生要变法中兴大宋,所以身边这变法的人才是不能少地……”

    王静辉停了一下不说了,看着皇帝赵顼,赵顼皱了皱眉头说道:

    “爱卿之意是君实先生的这份名单更为合适了?”

    “臣不敢对两位相公的名单做什么评论,但圣上变法需知‘顺势而为’而为之道,要知道变法图强必然会产生新老交替之象,这本就是一个走独木桥的动作,两边都是河水。若不想掉进河中,就要左右借势而为!”

    皇帝赵顼沉默了一会儿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说道:“爱卿所言使朕顿开茅塞,比之太上皇为朕摆出的道路如出一辙,但又如此不同。难怪太上皇亦要朕听听爱卿的说辞了。朕现在心中亦明了了!”

    “圣上初掌九鼎,肩负大宋中兴之责实在是为难圣上了,但千古明君无不是在危难中挺立而出肩挑重担的,臣亦当在圣上左右拾缺补遗!”

    皇帝赵顼嘴角露出了一丝让人费解地笑容,更像是蜀国长公主恶作剧的神情:“爱卿可想一观这两份名单?听闻爱卿也有不少学生和华英书院的学生参考,难道爱卿就不想知道哪位弟子高中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此为国家选材之抡才大典,臣亦相信圣上及中书省的各位相公能够给这些学生一个公断地,这用不着臣来操心。这名单不观也罢!”

    皇帝赵顼苦笑一声,摇摇头,随即又说道:“魏国公又来信了,说西夏大将李清率十万泼喜军已经到了嘉宁军司,不过由于李清用兵素来慎重,所以坚守嘉宁军司不出。朕听闻那西夏梁氏国相梁乙埋也在那嘉宁军司之中,梁乙埋小儿实是这次入侵我保安军之罪魁祸首,朝中多有人上书希望能够拿下嘉宁,朕心中亦恨不得斩之以壮我大宋军威!”

    “算起日子梁乙埋恐怕已经翘辫子了,你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