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庆路这边,高遵裕率领大军终于抵达韦州,韦州守军弃城而逃。高遵裕率领环庆路兵马奔赴灵州,抵达南平州境内时,距城三十里,遇到夏军,两军开战。转运副使李察、判官范纯粹连夜写信请求泾原路兵马来援,刘昌祚收到信后命姚麟留守,自己带领数千兵马赶赴支援,结果还没赶到,敌军就被环庆路击退了。

    熙河路这边,李宪大败夏军于屈吴山,随后进军会州。知枢密院孙固之前因为李宪为宦官,率兵统领熙河路就向宋神宗弹劾过他。如今李宪兵至会州,孙固向宋神宗启奏道:“兵法,期而后至者斩。当初朝廷命五路入夏境讨伐,然后在灵州会师,唯独李宪不去,反而攻打兰州、会州,想要以此掩盖自己的罪责,罪无可赦,还望官家诛之。”

    宋神宗充耳不闻,孙固只得作罢。

    其后,李宪又大败夏人于啰逋川。

    河东路,王中正自从入了西夏国境,生性畏怯,每逗留一处安营扎寨休息,总担心敌军察觉其营栅之处,因为每晚二更天就令军中灭火,所以后勤准备的饭食经常不熟,很多士卒们因吃了不熟的饭菜而生病。此外,王中正还禁止军中驴叫,胆小如鼠,可见一斑。

    等到后来粮食吃完了,士卒愤怒,散布流言应当先杀王昭宣及庄、赵二漕,然后溃败而归。

    王中正害怕大家不愿前行,于是鼓舞众人道:“夏贼侵占我大宋领土,杀我大宋子民,我等行军至此,讨伐夏贼,怎能轻言放弃。必竭力前进,死而后已,不为别的,就为我们的后世子孙赢得一个太平盛世!”

    众人听后觉得当初出征就是怀有一腔精忠报国之心,如今到了此地,就这么撤兵实在有愧,于是怒气稍平。

    王中正鼓舞大家并非真的要继续前进,而是缓兵之计。他私下命令走马承受全安石向宋神宗密奏:转运司粮运不继,故不能进军,今且于顺宁寨境上就食。一来可以借没粮为由,率兵回朝,二来又可把撤兵的罪责归咎于转运司的头上。

    宋神宗看到奏章后勃然大怒,让转运判官庄公岳、提举河东路常平等事赵咸二人解释此事。

    庄公岳、赵咸上书启禀:本以为河东路能得鄜延路的粮食,只因朝廷下诏不再让种谔受王中正节制,因此河东路出现粮食匮乏。

    宋神宗从来没想过行军打仗还有借粮一说,勃然大怒,命承议郎、天章阁待制、判兵部赵卨将二人就近送入大牢,审其罪责。

    庄公岳、赵咸二人顿时慌了手脚,急忙上书辩解:臣等本来在麟府准备了四十天的粮食,是王中正令臣等只用准备半月的粮食,臣等有字据为证,可供官家查验。臣等怕河东路粮食不够,还偷偷多给他备了八日的粮,从他出寨算起到宥州已过去二十余日,粮食自然匮乏。

    宋神宗正在气头上,于是命人将二人送入隰州监狱。不过他后来慢慢想开了,觉得不是庄公岳、赵咸的过错,只将二人各降一官阶,职务还和从前一样。

    王中正一边期盼着朝廷召其回朝,一边不得不带兵继续前进。他引军至归娘岭下,不敢入寨,但大家实在太饿了,于是他派遣下属运粮于福宁寨。

    此时,已十月多份,天寒地冻,大家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这天,士卒阿良身子本来就弱,长时间受冻挨饿,忽感体力不支,倒在路上。同伴阿强急忙上前试图拉他起来。

    阿良摇摇头,有气无力地说道:“别管我了,我估计不行了。”

    阿强蹲了下去,道:“我背你走。”

    阿良摇摇头,道:“你也好多天没吃饭了,别再为我白费力气。我太累了,让我睡会儿。”

    阿强使劲摇着眼神迷离的阿良,道:“你可别睡啊!一睡就过去了!”

    士卒们看着阿良奄奄一息,不久于世,心中泛起阵阵悲凉。大家很清楚再没有粮食供给,自己的下场将会与阿良如出一辙。